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陈凤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陈凤鸣

陈凤鸣

(南部县石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南部63730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成长。根据这一观点,提出了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是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使他们主动、自学地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索、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面对希望与挑战共存的崭新世界,面对“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我有了下面几点粗略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并且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多给予些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给予肯定或否定,多问些“为什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上多些指导,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不懂就问,通过思考自己解决难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质疑,激发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在《我最好的老师》一文中,老师怀特森先生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要让你的脑子睡大觉!”为了让学生动脑思考,怀特森先生甚至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错误的信息,以考察学生是否动脑思考。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放手让学生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激发思维,让学习成为主动的意识和习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留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勇敢提出自己的疑问。记得,我在教学古诗《鸟鸣涧》这一课时,有的学生在学习了古诗以后就提出这个问题:“这首诗写的到底是秋天的季节还是春天的季节?桂花不是秋天开的吗?为什么诗中有一句是‘夜静春山空’?是不是诗人写错字了?”这个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顿时炸开了锅。说实话,我也没注意到这个细节,所以当时也有点慌了手脚。但我没有把学生的问题敷衍下去,而是用欣赏地语气说:“这个同学的思维真的很丰富,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吧,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去搜集资料去验证。”在下一个课堂中,同学们都拿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桂花有春花、秋花等不同种类,这首诗里写的是应该是春花,描写的是春天夜晚的景色。也有的说通过和家长一起到书店查资料,也证明描写的是春天夜晚的景色比较正确。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在有了问题之后,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和乐趣,老师要注意放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积极地、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六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时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给每个生字最少组两个词语,记住生字。

2、遇到不懂的词语先联系上下文试着做出理解,再用手头上的工具书进行验证,最后记住意思。

3、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先进行独立思考,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也可以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摘抄出文章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或学习收获。

5、课后思考对课文内容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没有掌握,该怎样去弥补没有掌握的知识。

只要能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自主学习。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如果再能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讲究学习策略,训练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或共同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某一个内容、某一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这样既能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发展,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如《三打白骨精》这一课,课文内容安排的是同学们最爱看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学生对这个故事内容并不陌生,相信大部分同学都已经看过,也记住了一些,内容也不难理解。如果老师单凭一张嘴去讲这个老故事肯定有很多同学都不想去听、去学习。那么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更有效地学习呢?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学习。但老师得先安排好学习任务:抓住练习第1题复述课文的这个要求安排小组内学习,看哪组同学可以用什么好的办法来记住这个故事,并且能讲得绘声绘色,最后推选出组里最优秀的同学在班上进行汇报。内容一安排,学习目的一确定,小组内可热闹了,一个个在那大展拳脚,效果也出乎意料地好,有的竞上演了一部新版的《西游记》。

五、建立开放课堂,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学自励”。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只是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消极的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自主学习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去参与作者的创造,去实现与作者的交流与对话,对作品中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补充,从而形成自己的独到的、新颖的见解。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感受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