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正常值及意义

/ 1

个体正常值及意义

闫海静张洪昆

闫海静张洪昆(山东枣庄薛城区人民医院检验科277000)

检验数据中的参考值,过去习惯上称之为“正常值”。该值是正常人群调查的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的数据范围,其实质是群体的平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这个标准只能反映百分之九十五的正常人状况,其余百分之五的正常人都在正常值之外而被视为“异常”,为此近年来把正常值称谓参考值,虽然如此称谓而在实际日常工作中仍以正常值概念对待,否则就无法比较正常还是异常,难免出现误诊和漏洞现象。同时该值还受到调查人群的民族,生活习惯、性别年龄等诸多因素影响,易出现标准“过宽”或“过窄”的现象,而影响对检测结果的评价和分析。如能以个体正常状态下的生理值为参考比较的标准,则能确切敏感地反映出机体状况并能克服上述那些百分之五被视为“异常”的正常人弊病。

关于个体正常值的建立方法目前尚无统一规定。以机体在正常状态下同一检测项目连续测定二十次,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以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为正常值范围。这种方法比较准确,但实际应用困难,可采取对同一检测项目连续检测三次的平均值为该个体的正常值。在建立个体正常值过程中,不仅要求检测对象要在正常状态下进行,而且还必须对检测方法进行选择并严格掌握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同时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值变化。

其检测项目一般以常规项目为主,例如:血常规、血小板血糖、血脂等,也可对单病种进行单一系列项目检测,如心肌酶谱,肝脏酶谱等项目。对个体正常值的管理,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建立个人保健卡,根据需要设计必要的检测项目,填写好监测数据,注明检测日期等,以供健康状况了解和疾病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对照。

总之,个体正常值影响因素少而敏感,有利于结果分析,有利于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特别是对医疗保健能反映出动态变化。也可用于单病种的系统变化观察。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的提高和需要,检验技术的更新发展,专业管理技术的日益完善,建立个体正常值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