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公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潘欢妍

南京东部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江苏210000

【摘要】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路桥工程作为重要的基建设施,一直在建设中。然而路桥工程的建设中,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即路桥之间的过度部分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因此文章重点就公路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与解决对策进行略述。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原因;解决对策

路桥过渡面在衔接时由于技术和地基结构的问题,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影响路面的稳固性,造成财产和人身安全损失。所以相关部门需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制定出严格且合理的路桥过渡面不均匀沉降限值准则,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执行,从工艺和技术方面确保车辆和行人平安、舒适的通行。

一、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一)路基材料结构存在问题

路基和桥梁使用的施工材料存在差异,强度和固定性等方面相对于桥台来说较为弱,导致路基整体强度较低,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等现象,造成明显的坡度,同时,受到来往车辆重力的影响,导致沉降不均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会呈现出一种中间低两边高的状态,使得路桥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幅度降低。

(二)桥台台背路堤压实程度没有达到相关标准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台背路堤压实程度是否符合实际施工标准,降低台背路堤压实度由材料、顺序、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不足,已然成为出现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三)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

在对路桥过渡段施工的过程初期,对地基进行钻孔时没有发现软路基的存在,不能对软路基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掌握,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对软路基的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使得台背路堤没有压实,在加上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如雨水的侵蚀使得沙土流失,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等现象。

(四)桥头引道路堤边坡防护存在的问题

针对桥台处于长期浸水的部分,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进行边坡防护处理,对于台背就是使用传统的绿化草皮护坡,防治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滑坡等现象。但是在路桥整体施工竣工使用质量检测以及后期维修养护过程中,发现伴随着护坡水毁的地方路基容易出现塌陷、沉降等现象,影响了整体质量。对于引道路堤没有进行切合实际的防护处理,从整体上降低了路基的强度,不能和桥梁的的过渡段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造成桥头跳车等现象的出现。

二、路桥过渡面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一)路桥过渡面施工方面的措施

在施工前期,施工人员应做到用科学的编制方法,对技术和实际操作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方案,提升施工方案和设计的质量。在过渡段路基和普通路基的压实方面,采用一样的压实机械将两者按照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碾压,以确保厚度的均匀性。当路基出现裂缝时,要做好裂缝的维护和填充工作,如若裂缝不宽,可以在常温下用乳化的沥青灌缝,若裂缝不大,将裂缝切割成条形漕,将下层缝隙清理干净,并用沥青填缝。对于缺乏渗水性能好的粗粒土地区,选择采用细粒土填筑,并做注浆操作,增强严密度。在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时,一方面对台背路基的填土和路基土方连接地方进行振动,提高碾压效果,另一方面,对填土的厚度、含水量等性质进行核查,选择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进行填充过。同时依据路堤和桥台相对沉降量以及车辆的行驶要求,确定好搭板长度和强度的大小,更合理地控制路桥的施工。

(二)路桥过渡段台背地基的措施

造成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台背地基,在这个方面,可以选用换土法、排水固结法、振动碎石桩法、挤密砂桩法等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各个阶段应建立好强度过渡,避免出现落差大而造成不均匀的现象。采用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和超载预压来稳定加固软土,提前施工软土地基路段,依据探测到的软土理化性质、填筑的高度,在搅拌桩过渡面用砂土平衡高度。桥台台背路堤在路桥过渡面施工中需要采用土工格栅技术,可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路基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土工格栅与路基填土的接触,提升路基土体的承受能力,减轻变形累积的影响。

(三)结构形式的设计

首先就是要知道,对于防护设施一定要重视起来,比如对防护路堤,改原先的草方格为土工格栅。并且,对于搭板长度,一定要进行合理地测算,并实地测量桥头路段与上桥前端的沉降水平以及车辆通行的数据,设计出合理的尺寸。

(四)重视软土地基处理,提高过渡面工程质量

做好施工现场地质勘查工作,根据软土地基不同类型,合理选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置换法、排水固结法、竖向加固法、灌浆加固法等。施工中应该根据过渡面软土地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确保地基稳固可靠。

(五)压实度与检测

在压路机压实地面时,可能会有些边角是压路机压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手工的夯实。同样,对压实度可能没有达到标准的地段,不要怕麻烦,要根据实际增加检测次数并采取合适的手段。施工结束后,也要有足够的人手来做好事后检测,对于质量要把关,尤其要注意过渡段与两头的缝隙。这种检测不仅是肉眼与经验的判断,还要从温度上对混凝土的属性进行充分了解与认真测量。在做好施工、检测后,合格交付后的路段仍然需要养护,养护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免受极端温度的影响造成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而影响工程验收效果。有时候,成功的施工却会因为最后几天的养护不到位而失败,所以养护阶段要被重视起来。

(六)实际施工控制

对与路桥工程来说,过渡段工程是一个重要部分,对此处施工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与专业的手段进行,而且每一步都要把稳试验阶段的参数关,对于施工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攻克,对于已有的参考数据与规定标准要遵守。对于过渡段的工艺流程,要有熟练的控制;对于铺设的填土厚度以及过渡段路面的平整度要心中有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对施工中的各种设备也要准备好,对于施工中的含水量、压实度等数据要不间断抽样;对于每一个环节的完成都要检测是否合格。不仅如此,施工过程还要严格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进行,配料要合理,压实环节不能有偷工减料现象,要保障工程质量,严格防止地面松散或防护网格起皮等现象。

三、应用实例

某市的绕城高速公路需要过江,有修建一座跨度近500米的斜拉跨江大桥。由于该市主要位于某某平原,其地势平坦易于工程开展,然而其地层主要为软基土地,而且软土层分布广泛且较厚,而且某一桥端的软土淤泥沉积严重。据其建设数据显示,整个土层软土层有四类。经过当时设计人员对于物理性质的分析,此平原的地质性质偏向软基,并不适合工程建设,环境承载力差,土质水分含量较多。然而,工程实际上是建设成功的,因为工程建设采用了水泥粉喷桩技术,借此提高软土层的承载力,减少路面可能出现的沉降。至于粉喷桩技术,一般是添加硅酸盐混凝土,通过打桩与加固,整个十天的施工工期,通过很长的改造施工,用了足量的水泥,然后工程整体完工后,根据工程监测人员的检测,实际沉降量小于预计沉降量,实际工程完美达到预期,而且地基加固的效果也很好。

总之,目前,路桥过渡面不均匀沉降已经成为桥梁建设行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方面的处理上,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在施工过渡面和台背地基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避免出现过渡面不均匀沉降问题,保障路桥的安全、舒适性。

参考文献:

[1]安栋.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知识,2016,03

[2]车遥远.路桥施工过渡段中施工技术问题及对策[J].四川水泥,2016,06

[3]刘茂婵.路桥施工中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处理[J].交通世界,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