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及应用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及应用的必要性

◆胡华华耿梅英

◆胡华华耿梅英中国刑警学院110035

摘要: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本文对比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对学习英语和应用语言在文字表达、语言表述、言行相称等三个方面的影响,以期对我们的日常文化交流、英语学习和语言应用有所促进。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学习语言应用

要学好一门语言,不单单要从单词、语法、发音上入手,事实上真正影响一门语言学习的是对于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文化的了解程度将决定我们学习的深度;反过来,学习语言其实也是为我们深层次了解对方文化做准备——这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本文从三方面就了解文化差异对学好英语、应用英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一、了解文化差异对文字表达的必要性

我们与外国人交流,最常接触的无非文字、语言、行为三方面,此三者皆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想学好英语我们就要先从文字入手。

我们每个人学习英语最先接触的就是26个字母,和汉字类似的是英语中的这些字母相当于我们汉字的偏旁,每个单字母(偏旁)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些“偏旁”组合起来则能构成不同的意思,这些“字”组合起来也能表达不同于原意的意思。

学习英语句子,我们或许能明白字面意思,但深层次的“意会”则只能靠我们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如“IfI'mlateagain,thebosswillraiseCain.”直译为:“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叫醒该隐了。”这样翻译成汉语看起来会让人莫名其妙,为什么我迟到老板要叫醒该隐呢?事实上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大发雷霆了”——在西方《圣经》文化中,该隐是嫉愤的代名词,用它来精妙地比喻老板的愤怒是十分地道的说法!

又如,你听某人对另一人说DoyouthinkMarywillquitherjobnowthatshe'spregnant?另一个人则回答:Yeah,whenpigsfly!Thereisnowaysheisgivinguphercareer!这句话中的“whenpigsfly”字面意思好似说了件与Mary是否辞职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当猪飞的时候”,事实上这个地道的说法其内在含义是暗指Mary要辞去她的职务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猪是不可能会飞的”。

诚如上文所述,假如我们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按照我们自己汉语的“惯性思维”去“翻译”他们的文字表达,毋庸置疑,我们会觉得很多对话或文章真是“荒诞无稽”。

二、了解文化差异对语言表述的必要性

文字是语言的基础,那么应用语言就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目标(最终目标是文化互鉴)。

20世纪9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老外”正是怀抱“古国探秘”的美好愿望来到中国的,学懂的中国话大概就是“好山好水好人家”这类“通用语”,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却不甚了解。于是便有这么一则笑料:一位粗通中文的国际友人在畅游北京后为了表达他对中国的赞美,对其中国朋友说:“中国,好地方!”他的中国朋友充分发挥了中国人的“谦虚美德”,就回答曰:“哪里哪里!”只见这位外国友人抓耳挠腮蹦出了句:“北京、长城,都好!”

这是一个文化交流中典型的诙谐例子,姑且不论故事的真假,其中隐含的道理却发人深省。因为我们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是对别人的敬重,所以当中国人相互表示赞扬或祝贺时,会一个劲地自谦;西方人则不然,他们相互表示赞扬或祝贺时往往十分坦诚和自豪并简单表示感谢而已。当我们“惯性”地认为谦虚是世界共通的特点的时候,我们和外国友人的交流便陷入了一个“尴尬而善意的误会”之中。

三、了解文化差异对言行相称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外国人到中国,最直观的厌恶感源于国人的围观;中国人到外国,最直观的自卑感源于外国人的守礼。由此可见行为其实也是无声的语言,在沉默中流露出我们的情感,故有“肢体语言”之说——我们学会了应用语言,但若行为和语言不相称,我们难免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以中西方人餐桌文化为例:中国人餐桌上的“随便吃”英译为“Pleasehelpyourselftosth.”不管在中西方文字语言里这句话表达的都是好客之情,再联系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说法,自然也就能理解中国人在餐桌上热情地用自己的筷子为别人夹菜的行为了——这在国人认为是十分正常而且礼貌乃至表达亲近之意的行为,但是在西方人看来,用沾满了主人口水的餐具为客人服务是十分不礼貌的,事后即使我们再妙口生花也难挽他们厌恶之心。现在我们社会上开始有公筷之说,起源便是这种语言和行为上有所分歧导致的“善意”的传达失误。

综上所述,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学好和应用一门语言,仅从词汇、语法、篇章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才是真正的前提。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体现,它在人类社会中或许有着共同的各种形式的载体,如文字、语言、举止等,但即使是相同的载体也无法将它们同化。文化间的差异已经根植于各民族的传统风俗、审美取向、世界观和价值观之中,在社会的发展、岁月的沉淀中约定俗成。其实,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往大了说也等同于在研究人家的文化,只是不同于专家教授们的术业专攻,我们仅仅在文化边缘地带转了一圈;但与全面研究对方的文化一样,对比了解我们双方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所学语言的深刻内涵。我们可以将了解文化差异比作学习文化的“总纲”,学习对方的语言可算作研究总纲下的分目,分目可以多种多样,总纲却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