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讨陈绍裕覃佩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讨陈绍裕覃佩红

陈绍裕覃佩红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姚平小学,537132)

摘要:应用题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当中一种十分常见且重要的题型,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小学数学应用题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学习难度的不断提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消化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使得他们掌握丰富的解题技巧,才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针对高年级应用题展开数学教学活动,最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方法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数学应用题的表达形式过于单一

现如今很多数学应用题在题目的表达方式上都比较固定和单一,都是用通俗枯燥的语言模式进行表达,没有让文字魅力在题目中得到更好地体现。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应用题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个性丰富的语言去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去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践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数学教师需要全面发挥语言的作用和魅力,赋予数学应用题更多的色彩。

(二)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模式过于固定

在面对一些固定类型的应用题时,学生一般都会通过固定的模式对题目进行解答,因为很多题目类型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解题的数量在不断重复而已,而这种反复的既定思考模式就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使得他们无法通过多种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外加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就题论题,没有把题目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地结合,这样也就导致他们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废弃固有的解题模式,在设计一些开放性应用题的同时引导他们寻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关于提高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质量的分析

(一)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高年级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和理解能力,和中低年级学生相比较,他们已经可以独立去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根据高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对他们的数学审题能力加强培养,引导他们准确找出应用题里面的关键词和隐性词,然后再把应用题当中的数量关系有效地联系起来,这样一来解答出来的结果就会更加准确。举个例子,熊大让熊二去超市买蜂蜜,每罐蜂蜜的单价是5.85元,他一共买了4罐蜂蜜,在付款的时候售货员兔子小姐姐找了他1.60元,请问熊二给了售货员多少钱?首先,这道应用题考察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做这道题以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先明白这个题目的意思,虽然这道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其中却存在一个陷阱,售货员给熊二找的1.05元是在5.85×4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相加,最后得出5.85×4+1.60=25(元),熊二一共给了售货员25元。如果学生没有仔细审阅题目就会直接写出5.85×4这个答案,而这个结果就显然是错误的。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应用题时需要遵循解题三部曲的原则,帮助学生正确审题-联系问题-解出问题答案。

(二)设计贴近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应用题

应用题本身应该与真实的数学生活紧密相连,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时需要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可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现象着重入手,这样的数学问题学生才更容易产生亲近感并有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使得他们可以通过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举个例子,帝丹小学一年级B班准备在这周六去公园春游,柯南作为班长要提前调查公园门口的门票价格。公园门口的价格板上是这样写的,学生是15元/人、团体在30人或者30人以上的票价可以打8折,柯南的所在班级一共有32人,那么请问柯南怎么买票才能为班级省钱?听到超高人气的大侦探柯南君学生就会立刻来了兴致,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他们一共会得出两种买票方案。第一、买团体票的方案:15×80%×32=384(元),第二、学生单独购买的话是15×32=480(元),由此可见买团体票会更加省钱。

教师设计这样的应用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财意识,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设计更加丰富有趣的生活化应用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通过假设法拓宽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在分析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时,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方法应该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二者之前应该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第一、在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时要时刻注意题目提出的问题,只有综合考虑才不会偏离问题。第二、从问题本身出发,提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时刻联系题目中存在的已知条件、最终通过已知条件找到问题的答案。当然,有些应用题还需要运用到假设法,因此数学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一些其他分析问题的方法,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

举例说明:在服装店有一件上衣的实际价格要比裤子的实际价格贵一百四十元,裤子的实际价格是这件上衣的五分之三,请问裤子的实际价格是多少元?因为裤子和衣服本身没有给出具体的价格,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上衣的价格进行一个假设,从而证明上衣的实际价格要高于裤子的实际价格。假设这个上衣的实际价格是1,那么根据裤子实际价格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我们应该如何去表示?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衣服和裤子的实际价格再用上衣的实际价格减去裤子的价格,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可以列出1-3/5=2/5,再根据上衣的实际价格比裤子贵140元的这个已知条件可以得出上衣是140&pide;2/5=350(元),而裤子的实际价格最后为350×3/5=210(元)。

(四)通过分层教学模式,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给他们分成三个层次,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把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数学应用题的难度并引导他们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最终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全面地培养,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解题思想,帮助他们找到正确地解题方法。可以多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应用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历江.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0)

[2]姜承彬.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

作者简介:陈绍裕(1962.2—),男,广西贵港人,中小学一级教师;

覃佩红(1970.8),女,壮族,广西贵港人,大专,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