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循经刮痧对颈椎病轻症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辨证循经刮痧对颈椎病轻症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体会

林碧容鲜玉军(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骨伤脊柱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总结中医辩证循经刮痧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中医辩证循经刮痧的方法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牵引法常规治疗护理,均进行临床疗效情况资料收集整理,进行临床疗效及皮损情况、病人耐受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显著低(病人耐受情况)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照中医辩证循经刮痧及所应用的方法对颈椎病轻症患者疗效确切,病人耐受性好,皮损轻微。

【关键词】辩证循经;刮痧;颈椎病;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269-02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多伴有颈项部不适、肩背痛、麻木不适甚至头昏不适等症状,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中西医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整体上根据患者回馈的信息,患者多因疗效、治疗的耐受性以及治疗持续时间以及便捷性等因素而导致依从性差,疗效也就不理想。研究刮痧治疗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脊柱外科选取6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疗效确切[1],现将相关体会总结如下。

1.要明确病因及诱发因素

针对病因及诱因,是防治的关键。颈椎病根据其症状体征符合中医学“痹证”、“痉证”、“瘫证”、“头痛”、“眩晕”、“伤筋”等范畴,常见诱因为颈椎退行性变、劳损、外伤、疾病、外感风寒湿邪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时间低头看书、坐卧姿势不良等[2-3],患者常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及常伴随着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下降[4-7]。

2.明确病机,辨证论治

辩证施护是取得良好疗效的核心。祖国医学对其病因分为内因外因,内因为正气不足,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及跌仆损伤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颈部肌肉和筋骨酸痛、麻木、活动不利,而出现“不通则痛”、“不荣则痛”[8],正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邪留于筋骨,则疼痛难己。”《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各种原因皆可导致机体气血亏虚,筋骨、经脉失养,发生于颈部而致发本病。颈椎病是一个渐进性发展过程,我们观察发现,其病机主要分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不足证两大证型[1],脾主肌肉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亦为生痰之源,肝主疏泄藏血,在体合筋,通畅全身气机,颈椎是筋膜连结最多的部位,肾藏精主骨生髓,精亏则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故颈椎病主要责之于脾肝肾,病位在颈项。

3.知晓刮痧原理

刮痧属于中医临床(针灸、按摩、刮痧、罐)四大特色技能之一。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如牛角、砭石、瓷匙等物,蘸取一定的介质(黄酒、药酒、蛋清等等),按照相应手法,在体表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刮痧作用于体表,体表属于经络系统中的十二皮部,可反映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也是人体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与经络气血相通,因此刮痧作用于体表,刺激经络、腧穴和病变部位,可以调节阴阳、清热消肿、活血化瘀通络[9]。

4.选择合适的刮痧材料

选择具有寒凉清热属性的中药牛角为刮痧板,具有制作简便,制成的板质地坚韧、光滑耐用,平、弯、有棱角,小巧精致,能运用自如,不易损伤皮肤。

5.熟练的刮痧手法

基本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实夹杂证,则用攻补兼施,根据邪胜正衰的情况,调整手法或以补为主,或以泻为主。采用刮法、点发、按压法实施,补泻法以“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手法不易重手法追求出痧为目标,以病人主观感觉结合痧隐约可见为判断停止刮痧标准。操作时:首先将室温调整到25℃~28摄氏度,然后患者保持在理想体位,先在所刮部位涂少许药酒作为介质,然后用刮痧板与皮肤成45°倾斜刮拭,颈部由上向下,肩背部,顺肋缘方向从内向外,用力均匀,刮拭力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先轻后重,缓缓而行,当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时即可(也不要求强行出痧)。

6.刮痧治疗护理指导

除了饮食宣教外,因为刮痧患者多有畏惧感,故施术前给患者予以相应专业沟通,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至关重要,术前与患者细致讲解刮痧的方法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术后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

7.总结

刮痧是一门古中医治疗学,我们临床观察发现,准确的辩证,熟练的刮痧手法,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沟通,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刮痧术的实施,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欧阳永亮,林碧容.辩证循经刮痧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8,02(27):36-37.

[2]薛慧,戴新娟.刮痧对颈型颈椎病疼痛和颠部功能恢复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4)l26-29.

[3]罗建平,欧阳松,李先.颈椎病常见的病因病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8,5:35-37.

[4]MichaelAA,NikolaiB,KimB,eta1.Thebiomechanicsofbackpain[J].Elsevier,2002,43(47):60.

[5]ShedidD,BenzelEC.Cervicalspondrlosisanatomypathophysiologyandbiomechanics[J].Neurosurgery,2007,60(1Suppl1):S7-13.

[6]DaffnerSD,HilibrandAS,HanscomBS,eta1.ImpactofNeckandArmPainonOverallHealthstatus[J].Spine,2003,28(17):2030-2035.

[7]PallegamaRW,RanasingheAW,WeerasingheVS,eta1.Anxietyandpersonalitytraitsinpatientswitllmusclerelated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J].JOralRehabil,2005,32(10):701-707.

[8]伊智雄.实用中医脊柱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7-329.

[9]吴春节,曹明璐.浅述颈肩综合征的中医特色综合治疗[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28(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