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黄一唯

黄一唯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并行腹腔镜根治手术,实验组术中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术后静脉化疗,对照组仅术后静脉化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腔镜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除数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相近(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局部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生存率及化疗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效果显著,安全性值得肯定,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和病灶远处转移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腹腔热灌注化疗

我们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31例结直肠癌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3.4±8.1)岁;肿瘤直径最大6.7cm,最小3.4cm,平均直径(4.5±0.7)cm。入组对象均无心肺功能不全、肿瘤直径低于7cm,TNM分期均为IV期,既往无腹部重要手术史、无肝肺转移及十二指肠浸润。排除手术不耐受、凝血功能异常、难以纠正的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周围器官浸润、肠梗阻及肝肺转移等病例[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1例,两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气管插管全麻后参照操作指南完成结肠及直肠系膜切除,其中左半结肠及直肠切除者取截石位,横结肠及右半结肠切除者取“人”字位,按照手术进程调整体位后完成相关操作[2]。实验组根治术后放置好灌注管,术后第一天行热灌注化疗:经左右腹腔镜穿刺孔依次于盆腔、左侧肝膈以及脾窝置入灌注管,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腔镜手术完成前半小时开机预热,将0.9%氯化钠+氟尿嘧啶2g灌入腹腔,引流管两进两出,每次60min,灌注液入体温度维持在42℃,输注速度维持在100~800ml/min。术后2周可进食流质饮食时,给予Mfolfox6方案化疗[3],对照组术中不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其余操作同实验组。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远端转移及生存率,对比两组化疗毒性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时判定组内或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指标对比

3讨论

肿瘤浸润浆膜后癌细胞游离脱落于腹腔内、术中癌灶残留是导致进展期结直肠肿瘤肝肺腹膜转移以及局部复发的首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术中操作时术者对肿瘤反复多次抓扯挤压引起癌细胞脱落,或邻近淋巴管及血管内癌细胞自断口处涌入腹腔内,由于无瘤操作难度较高,隔离措施不到位,肿瘤细胞脱落后于腹腔内种植转移几率明显高于淋巴管或血管内[4]。腹腔热灌注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一种独特手段,其对于恶性胸腹水、恶性肿瘤腹腔内种植转移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其特点是将原发癌灶切除后将盆腹腔内游离癌细胞以及微小转移癌予以清除,通过灌注液的高流速及高温特性(42~44℃)清除或杀灭腹腔内脱落残留的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和化疗毒性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近期疗效显著,与腹腔镜根治术联合术后常规化疗方案相比优势突出。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效果显著,安全性值得肯定,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和病灶远处转移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英杰.结直肠癌干细胞分子标志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

[2]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5,9(06):506-523.

[3]巴一.2012年NCCN指南结直肠癌新辅助及解救化疗方案变更与解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09):716-719.

[4]蔡建强,蔡三军,秦新裕,汪建平,王杉,任黎,潘志忠,沈琳,宋纯,宋天强,许剑民,苏向前,孙益红.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1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08):858-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