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儿包皮环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 2

探析小儿包皮环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

车玉莹崔莹莹贾丽玲王爽

车玉莹崔莹莹贾丽玲王爽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15007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包皮环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间入住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54例小儿包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实验组2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排尿体位训练、心理护理等。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水肿程度、水肿时间、恐惧情况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程度、水肿时间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包皮环切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包皮环切术;围手术期;干预护理

小儿包皮环切术属于一项极为常见的泌尿外科手术,由于这项手术存在对组织破坏、身体创伤的危险,很多患儿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消极心理,从而影响整体手术的治疗效果[1]。包茎、包皮过长在泌尿外科属于一项常见的男性生殖器疾病,其发病几率分别为4~7%和21%,在5~13岁之间的男孩,有5%以上的儿童患有包茎或包皮过长[2]。通常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护理小儿包皮环切术围手术期,但存在较严重的弊端,如严重出血感染等[3]。本文主要通过采取合理护理手段干预小儿包皮环切术围手术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以小儿包皮过长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9例,平均年龄(5.62±1.13)岁;对照组25例,平均年龄(6.09±1.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患者整个龟头被包皮覆盖,用手上翻才可露出,影响排尿,尿线成螺旋样。

1.3纳入标准

符合《生殖器诊断标准》[4],患者年龄<18岁;包皮口窄如针孔;包皮过长;排尿不畅;排尿时包皮鼓起如球;患者家属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患者年龄>18岁,尿路感染,恶性肿瘤,神志异常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护士应有热情的服务态度、和蔼热情,多与家属及患儿沟通,降低紧张度和恐惧性;健康教育,术前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冠状沟、龟头等。术后暴露会阴部,防止切口感染,清洁、消毒手术部位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健康宣教,术前、术后、出院前均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保证患者对小儿包皮环切术的认识度,排尿体位训练,指导患者正确的排尿体位,如俯卧位式、跪姿式等,当患者有尿时,采取以上体位进行排尿,尽快适应。心理护理,入院第一天,护士要热情接待,提高患儿的信任度;术前一天,护士应减少患者及家人的恐惧感,增强护患合作度,保证积极治疗心理,提高手术耐受能力;术中安抚患儿,缓解患者恐惧的心理,增加其安全感术后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稳定患儿的情绪。

1.6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观察患者术后水肿程度、水肿时间、恐惧情况等,术后3天,测量患者生殖器的水肿程度,观察每位患者术后生殖器水肿时间,统计人数并记录,依据恐惧程度等级分布,记录每位患者的恐惧程度。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水肿程度、水肿时间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程度、水肿时间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患者恐惧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现在医学研究表明[5],包皮环切术是治疗小儿包茎、包皮过长的主要方法,但手术会产生一种应激原,让患儿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消极心理,并对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以及就医环境和护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包皮粘连是指当包皮过紧或者包皮过长时,硬性上反不能及时归位,并产生包皮口过紧,勒在龟头后冠状沟处的现象[6],由于归位困难,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明显受阻,造成局部水肿,更加难以复位。如果嵌顿时间较长,阴茎头会因缺血而变得糜烂,青紫最终坏死。

本文经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对小儿包皮环切术围手术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程度、水肿时间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在嵌顿以下的位置,造成局部水肿,淋巴回流受阻,血液循环不通畅的问题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应给予小儿包皮环切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高度重视,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儿童包皮环切术是外科常见手术[7]。由于术后存在静脉回流不通畅,弹性大,皮肤菲薄,皮下组织疏松等生理学特点,更容易形成水肿,如果出现水肿,裂开,伤口出血等情况发生,家属及患儿会出现极度的担忧和恐慌,恰恰因为过分的担心,不正当的处理等,严重影响对伤口的愈合。所以更加需要我们正确的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处理问题,保障切口的愈合。术后的包扎也尤为重要,当切口包扎严密时,不能让系带处暴露在包绕纱布以外的地方,同时又不能包扎过松,为防止系带位置出现水肿,即降低包皮术后水肿,出血的发生,可采用弹力网绷带的方法让切口得到更好的愈合。

以上研究表明,在整个护理当中我科室加强对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患者和其家长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以及排尿体位的指导,保证患者心理上及身体上的满意程度,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术后由于紧张害怕而导致排尿困难的发生,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了基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秦军,王禾,袁建林,陈宝琦,秦荣良,(2006).小儿隐匿性阴茎16例诊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2(10),903-904.

[2]沈颖.,儿童泌尿系感染的流行病学与诊治[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4):276-279.

[3]李云霞,心理护理在儿童包皮环切术围手术期的作用探讨[J].中外医学究,2011,9(33):70-71.

[4]梁朝朝,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的再认识[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7(6):537-540.

[5]尤洪科,小儿包皮环套术与传统环切术的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8-409.

[6]刘墨菊,田华,小儿包皮粘连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2(11):59-60.

[7]郑燕君,赖志鸿,(2013).小儿包皮塑料套环套切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保健营养,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