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改革措施探讨

/ 2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改革措施探讨

江兵刘建康

江兵刘建康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高校也陆续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这一课程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起步较晚,课程内容较为死板,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且教师教授的方法手段单调乏味,没有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导致学生渐渐丧失了对该课程的学习热忱,甚至感到厌倦,最终造成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缺陷改善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课程中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教学模式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

在高校中,一些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口诉式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理论上,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被迫的接受知识,这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发展自己的个性,其创新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严重,导致其创新模式严重缺乏。大多数高校仍旧采用老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很少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等辅助工具。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知老师所云,进而导致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也无法实现。同时,由于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学生要想掌握知识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十分欠缺,这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极差,这与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

(二)教材知识结构陈旧,远远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内容陈旧,与当前的网络技术发展严重脱节,对于较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知识,学生很难接受。与此同时,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也高低不一,完全不了解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教学手段、方法、观念和专业知识远远落后于当前的网络技术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失去了接触新知识的机会,所学的的知识,也无法满足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要求,进而造成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教学目标难以到达。

(三)缺乏网络实践环节,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严重不足。大部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重心都放在对知识的讲解方面,实际操作的课程相对较少,这种实践和理论的不协调搭配,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保障,进而无法满足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这种差异性对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学生的水平高低不一,所采用的刀切式教学模式使其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高校中,由于学生的专业方向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异。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教学设备的缺乏,也可能造成计算机网络课程无法正常开展。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改革的方法措施

对于高校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给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改变教学设计。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理论性强的特征,同时对其他方面的知识要求也较高。教师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时,通常是以其基本的原理作为研究的对象,所讲授的知识具有抽象化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讲解时,有注意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利用起来,尽可能的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在工程方面,关系尤为密切,相关人员在教材设计时,将课程中设计了部分实践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编制时,要注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侧重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设计。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广,对知识的需求量大,因此可以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进而对网络知识结构体系有进一步了解。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的教材也应有所差异。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制定出适合该专业学生学校的课程。这样根据学生的专业来设置网络教程,可以使学生的网络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扩展,同时还能满足企业对各类网络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网络技术,必须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顺利开展。如在选取物流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时,应当先考虑页面设计和因特网应用方面的教材;在选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时,应考虑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基础方面的教材,做到真正的因人施教,学而有用。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制作生动形象且简单易懂的PPT作为教学课件,将理论知识与动画,图片等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中,大多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比如:路由原理与技术、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网络协议等,这些抽象化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因充分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去,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简单的PPT,借用动画或图片的形式,直观形象的为学生讲解网络技术中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这样学生既不会觉得课程单调乏味,也不会觉得知识难懂,起来也较容易。同时教学效率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样适用。

如,教师在进程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的交换技术讲解时,学生不容易理解交换技术中的分组、报文和电路交换。教师可以将它们做成PPT,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将电路交换分为:释放电路、占用电路传输数据及建立电路三个阶段。所制作的动画必须能够将这三部份生动形象的体现出来;报文交换不需要电路,路由寻址由单个的数据文件作为报文整体进行,存储和转发利用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并最终达到目的,用动画课件能生动形象的将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相似,把报文划分成若干数据片段,转发和存储通过中间交换节点进行,一般有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不同的方式。若教师单纯的用传统的讲解方式为学生讲授,学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很快的将这三种交换技术理解透彻,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有所提升。

(四)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房资源,实现一体化教学,将网络硬件实验和理论知识、软件仿真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网络配置、维护、组建技能。

对于一些特殊的理论知识,如子网掩码划分、IP协议、FTP和DNS原理、路由原理和技术、IP地址划分等等无法用动画的形式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可以采取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边为学生讲解,一边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在进行传输介质章节的讲授时,为学生展示真实的光纤、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也可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双绞线来连接网络;又如,在进行IP协议配置章节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将IP地址的划分、IP协议及网络掩码的概念讲解给大家,再带领学生进行网络配置的检查,让他们自行修改后教师再做进一步检查,并为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

(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师作为课题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起着必不可缺的作用,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效果,首先,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过硬,同时还需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素质,只有教师自身的视野足够开阔,才能带给学生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教授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换角色,进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提供得到提高。于此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比赛或者问题抢答。如:在对ISO参考模型的内容、意义及方法进行讲解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预习,随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还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进而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前各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必须有效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只有二者合理有效的结合,才能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讲解时,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一体化教学。

注:

[1]王华永.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成人教育,2009,12:25-26.

[2]赵显衡.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网络财富,2010,01:136-137.

[3]孔超.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

[4]张慧档.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78-79.

[5]张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3,01:338-339.

[6]费红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2:225-226.

[7]彭娟,戴华林.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改革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03:73-75.

[8]鲁作勋.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87.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

邮编:611830

(责任编辑董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