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配电网降损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

马俊杰

(国网如皋市供电公司226500)

摘要:配电网是国家输配电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增量配电市场,鼓励以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开展增量配电项目。与此同时配电网技术的运用以及开发还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配电网区域的划分、定位等,随着改革的深化推进,这些问题都将逐步解决,促进实现全市场范围内的供电服务优化发展。

关键词:配电网;措施;改革

1.前言: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环保意识下,节能降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降低电能的损耗既是当下能源环保以及再利用的需求,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电力是人类生存必不可缺的资源,为了节省电力资源同时也为了构建节能环保的绿色社会环境,配电网的降损已经是大势所趋。

2.配电网现状

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损耗占比接近70%,而配电网的降损在节能减排的社会国情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快速演变,用电的负荷需求也越来越大,配电网的技术相对不够完善,这些都为配电网的节能减损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

新的电力体制改革下,配电网的规划与分布式能源的规划有着密切联系。分布式能源大多无法独立完成对电力用户的不间断、不停歇供电,这些就需要传统的电网作为后备支撑,所以配电网的规划需要详细分析、考虑分布能源对配电网带来的不可预测性、不确定因素以及各种复杂性。通过全面综合的考量和分析,使配电网可以更加灵活、可靠。

3.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

3.1完善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损管理。一个理想、完善的电网结构应该能在向电力用户提供合格电能的同时具备长期低耗能、高效率的运作方式。配电网结构主要指的是配电网的拓扑方式。面对110kv-35kv的电网结构,通常会依据负荷水平、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相关发展目的来进行结构形式的选择。所有的配电网结构应该在实现安全、可靠的大前提下,达到“升压、增容”的技术改革方针,争取用最小的成本来换取配电技术的改进,使配电网运用朝着节能、科学、高效的方向逐步完善和改进。

3.2电源点配置合理化

随着电力消耗的需求逐渐增加,配电网必须最大程度上提高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组成更广阔分布以及更多互动的主动配电网。在发布式发电,多电源点接入配电的基础上,重视电源点的位置,将其设立在负荷中心的位置上。考虑负荷发展的综合情况,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合理计划电源的的配置,大范围程度降低线路上的损耗,增加相应的实用性提高经济效益。

3.3容载取值科学化

合理科学的容载比与网架结构相互结合,可以保证发生故障时负荷有序稳定的转移,为供电的可靠、安全提供有力保证,达到增长负荷的需要。容载比与变电站的分布数量、方位以及相互之间的供转能力相关联。容载取值需要考量到平均功率的因数、储备系数、负荷分散系数、负荷增长率、变压器负载率等影响因素。对于大区域范围的电网,通常会按照容载比经验值区间进行分析和选择。但是由于增量配电网的区域往往较小,应该考量到增量配电网的实际结构,由负荷增长需求、相互间的转供能力等各个方面对容载取值进行深入全面分析、精确计算和优化。科学的容载比会对电网经济性产生有利影响。

3.4供电半径深入规划

供电半径指的是配电网或者变电站之间的供电区域的物力半径距离,供电半径和电网之间的合理分布有着紧密联系。在农村等用电量小的地区可以采用短半径、小容量的密集方式进行配置;在用电需求较大的地区可选取大容量、短半径、密布点的并联方式进行大胆配置。不合理的供电半径,不论是过大还是过小都将危害到电网的发展。简单来说,过大的半径在增加线路损耗的同时还会增加线路的损害率;与之相反的过小半径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总体来说,恰当合理的供电半径可以合理分配供电区域范围和供电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配电输送的分配可靠性。

4.管理措施

4.1加强计量管理

增加对计量装置的投资,提升计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将国家命令禁止或者明确淘汰的电能表进行更换。同时应该注意用户的用电负荷与互感器之间的相互匹配,减少因设备导致的计量误差问题。与此同时,定期对电能表进行校验、检修、更换和维护,提高计量装置的防窃电功能。

4.2深入统计分析管理

对不同区域、不同电压等级进行线损统计,定期定时分析线损情况,并根据问题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此来保证线损指标的完成。记录年、月的线损率,确切掌握系统负荷、电压、功率因数和线损等变化现象,为实现之后的负荷增长、电能质量提升、经济有效运行系统等制度切合实际的降损方针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4.3分责管理

制定详细的管理准则,将线损管理工作确切落实到个人,理清线损管理流程。明确的线损管理职责和安排,增加针对性,会相应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力、责任感和重视程度。合理分配管理人员的权力与责任,有利于更好的开展降损工作并引导我国配电网走向更科学、高效、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方向。

4.4结束语

在当下的电力行业中,有效的降损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降损工作不可能轻易完成,它需要技术及管理相互配合,在提高技术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优化配电网,降低成本,节省能源。

参考文献:

[1]唐国华.配网降损节能的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1.09:10-18

[2]黄海峰,陈硕文.浅析配网节能降损的方法[J]广东科技,2007,SI:87-88

[3]李强.对电力系统智能调度的思考[J].华北电力技术,2011(5)

[4]王雷.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