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实践与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实践与评估

谢连进王丽玉

(佛冈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省佛冈县511600)

【摘要】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于2017年5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35例,给予其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Markwalder分级。结果:治疗后3个月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ADL评分及Markwalder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ADL评分、Markwalder分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钻孔引流术;ADL评分;Markwalder分级

慢性硬膜下血肿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病,好发于老年人,且男性人群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人群[1]。目前,钻孔引流术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手段,既往临床实践证明,该技术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Markwalder分级[2]。为进一步验证此结论,笔者特抽取本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35例,实施对照性研究,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于2017年5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3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4例,年龄42—83岁,平均(51.2±2.2)岁。病程20d—9月,平均(4.60.5)月。CT及MRI检查结果显示,单侧血肿28例,双侧血肿7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行局麻+静脉复合麻醉。依据CT及MRI检查结果对血肿位置进行精确定位,钻颅点宜选在血肿最厚的位置,避开运动区。术中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及吸氧处理,将头皮切开2—4cm至骨膜,使用乳突撑开器剥离暴露颅骨,后使用双极电凝灼烧并“+”切开硬脑膜,待酱色血液流出后,即刻放置引流管,并从侧孔引入血肿腔,注意引流管长度须短于血肿腔半径。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血肿腔,待冲洗液清亮后向血肿腔内注水排气,以防止发生气颅现象,引流管外接无菌袋,使用明胶海绵止血,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嘱咐患者多休息,多饮水,体位取头低足高位。并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促进脑组织膨胀。待无血性液体流出时,进行CT检查,确认脑膨起良好及内颅无明显积血积气时,即可拔除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记录、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患者ADL评分、Markwalder分级。ADL评分评估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arkwalder分级评估标准:Ⅰ级:患者颅内积气、积血等不良反应症状完全消失;Ⅱ级:患者意识清醒,但偶有头痛,记忆力及计算力明显减退;Ⅲ级:患者在记忆力及计算力明显减退的同时伴有轻度锥体束征,出现嗜睡症状;Ⅳ:患者陷入深度昏迷状态,2边瞳孔大小不一。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借助SPSS20.0完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和组内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均采用非参数法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或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差异性。

2.结果

2.1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患者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3个月患者ADL评分为(253)分,,显著优于治疗前的(525)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患者Markwalder分级比较

治疗后3个月患者Markwalder分级显著优于治疗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患者Markwalder分级比较(n,例)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为患者受伤2周后,血液积聚在蛛网膜及硬脑膜间,对硬膜产生刺激性作用,从而形成包膜,包膜产生的组织活性物质又会溶解局部纤维层,而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具有抗凝血作用,导致毛细血管不断渗血,使得血肿面积不断扩大[3]。该病患者经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钻孔引流术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研究以本院接受钻孔引流术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象,开展对照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ADL评分及Markwalder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钻孔引流术在治疗该病方面效果显著。究其原因,该治疗手段可以将患者颅内血肿内液排除,并借助于生理盐水将血肿腔内的抗凝物质也尽数排出,从而促进凝血机制恢复,改善患者ADL评分、Markwalder分级[4]。

综上所述:钻孔引流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ADL评分、Markwalder分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冠又,张欣,明悦,等.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因素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6,43(2):124-127.

[2]王海峰,吴雪梅.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钻孔引流术与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5):366-367.

[3]郑伏根.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应用效果观察及评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9):3338-3340.

[4]胡刚.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80例临床分析及报告[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