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患者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肺炎患者临床护理

李苏

李苏(大庆市人民医院16331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94-02

【摘要】目的讨论肺炎患者临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使用降温药物等。并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对症治疗。

【关键词】肺炎护理

下呼吸道是指从气管至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的气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实质。黏液纤毛运载系统、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免疫细胞对病毒及细菌的抑制和杀伤作用以及咳嗽反射是呼吸系统的主要防御机制。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近年来,由于环境改变,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新的病原菌发生率及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肺炎总的病死率有上升趋势。

常见的病因有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理化因素(如放射线、吸入化学性气体等),另外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亦可引起。病原体经过空气吸入、血行播散、邻近感染部位蔓延及上呼吸道定植菌误吸等途径进入宿主体内直接抵达下呼吸道后,不断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胞浸润。除部分致病力较强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可引起肺组织坏死性病变易形成空洞外,多数肺炎愈后可不留瘢痕,肺的结构及功能均可恢复。

病原学诊断对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肺炎的抗感染治疗应尽早进行,但从标本采集到病原体的分离鉴定需要时间,因此,应当参考不同类型肺炎病原谱的流行病学资料结合患者具体的症状体征进行经验性治疗,再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结合药敏测试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护理措施

1.氧疗遵医嘱给予吸氧,使氧饱和度达90%以上,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

2.1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吸入疗法、胸部叩击、体位引流等。

2.2必要时行负压吸痰,注意无菌操作技术。

2.3保证患者气管插管导管的通畅,做好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2.4病情观察:

2.4.1观察心率、脉搏、血压、体温、呼吸频率等。

2.4.2密切观察咳嗽、咳痰情况。

2.4.3观察有无精神委靡、烦躁不安、神志模糊等表现。

3.一般护理

3.1生活护理:嘱其多卧床休息、保持舒适的体位;高热的患者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

3.2环境: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保持合适的室温和湿度;限制探视及陪护人数,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3.3饮食: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在尊重患者的饮食文化基础上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如患者带有保留胃管,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吸痰,可有效防止胃内容物误吸。

3.4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利于稀释痰液及排痰。

3.5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取缓解疼痛措施如分散注意力等,疼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4.用药护理

4.1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使用降温药物等。并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对症治疗。

4.2注意特殊用药安全及有效性,如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等。

5.正确留取痰标本

5.1痰常规标本的采集:嘱患者晨起用清水漱口清洁口腔,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痰标本采集瓶内。如查癌细胞,瓶内应放10%甲醛溶液或95%乙醇溶液固定后送检。

5.2痰培养标本的采集:嘱患者晨起先用漱口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以除去口腔中细菌,深吸气后用力咳出1~2口痰于培养皿或瓶中,及时送检。

5.3小时痰标本的采集:容器上的标签注明起止时间,并作好交接班。嘱患者将晨7时至次日7时的痰液全部留在容器中送检,不可将漱口液、唾液等混入。

5.4吸痰管采集痰标本:在负压吸引器吸管头端接痰培养收集瓶,开动负压吸引后,痰液即被吸入瓶内,立即送检。

6.心理护理多数患者担心疾病的愈后,应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症状及表现、采取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7.健康指导

7.1讲解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避免受凉、纠正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正确及时地留取标本。

7.2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7.3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可注射肺炎疫苗,按时服药、定期随访。

8.常见继发性肺炎的护理

8.1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无菌操作,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8.2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8.3半坐卧位更利于呼吸通气,预防肺不张,病情平稳的患者应抬高床头30°左右或采取半卧位。

参考文献

[1]玲.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