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式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1

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式之我见

周艳

周艳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432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随机择取46例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将他们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并就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疗效(91.30%)和护理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8.26%,73.91%),组间比较均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综合护理干预对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家属满意度,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型综合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249-02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科临床上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它主要是由多种不同的肠道病毒导致的,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EV71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1]。本文抽选2009年06月~2013年06月以来,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46例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将他们依照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23例),并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进行临床干预。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护理情况,并汇报具体结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06月~2013年06月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46例。患儿的年龄大约为7个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0.7岁;女性患儿20例,男性患儿26例。将46例患儿依照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3例患儿,观察组23例患儿。经过临床诊断,全部患儿的临床症状均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臀部、下肢膝关节附近出现皮疹等,少部分患儿伴有口腔溃疡症状。两组患儿在一般性资料(年龄、性别、症状等)上的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即对患儿实施基础性的隔离检查、药物护理、病情检测、环境护理以及简单的饮食叮嘱等[2]。

1.2.2观察组对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即在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同上)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针对性、舒适化的安抚护理、健康教育、输液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社会护理等。并及时做好同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3]。

1.3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差异值P<0.05时,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统计学对比显示,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78.26%(18/23),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1.30%(21/2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3讨论

由于EV71型手足口病的多发人群是儿童(<4岁),且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空气等接触性的传播。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院内感染、交叉感染等问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的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预防等护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痛苦,避免医患之间因此而出现的相应矛盾[4]。本次临床研究显示,在46例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的患儿其在临床护理效果(91.30%)方面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儿(78.26%),并且其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0%,远远高于常规护理患儿(73.91%),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EV71型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能够极大的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儿临床症状,避免和降低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融洽医患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患儿提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廖秀春,李巧芳,陈坤东.EV71型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1(04):947-948.

[2]香祝浓.重症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并发症的临床护理[J].当代医学,2011,24(33):123-124.

[3]钱美英.28例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循证护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05(12):1179-1182.

[4]陆叶红,钱美英.重症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1,09(27):2489-2491.

[5]鞠桂萍,孙丽辉,王晓霞,焦林英.7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0(2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