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及预防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及预防和护理

苏乙拉

苏乙拉(内蒙古锡盟妇幼保健医院026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253-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ml者。而产后大出血指短期(2小时)内出血量到达1000ml以上者,常常并发失血性休克,危机产妇的生命。是产科严重的危急重症,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应该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和护理产后大出血是预防失血性休克,避免产妇死亡的关键。

我院自2010年—2012年分娩总人数605人次其中产后出血48例,占分娩总人数8%,经积极抢救,治疗均转危为安,无一例死亡,现将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和体会概述如下:

1产后大出血的原因

产妇产后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

2产后大出血的观察

产后大出血病情危重,危机产妇的安全,应密切注意产后观察,如果出现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口渴,恶心,呕吐,出冷汗,尿少等均要高度重视,注意观察产后血压的变化,掌握产妇基础血压及入院时血压,对产前血压较高者,虽然产后血压不达休克血压,但只要有以上症状出现,均可视为休克表现。

注意观察产后出血量,正常产妇产后出血量50―150ml,如果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达到或超过400ml,为产后大出血。注意观察出血的速度,有些产妇出血不急,只是缓慢的中等量持续性出血,加上产妇体质好,耐受力强,通过机体代偿,在出血的初期一般不出现休克症状。血压、脉搏无明显改变,易被忽视。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机体代偿功能失调,产妇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严重休克症状,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抢救措施,立即给产妇去枕平卧位,有利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心输出量,并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迅速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严密观察产后子宫收缩情况,是否子宫腔内积血是否子宫收缩乏力,按摩子宫,清除宫腔积血同时肌注缩宫素20单位。

胎盘滞留,分娩后发现其胎盘滞留,粘连部分残留,一般手取获清宫术同时也注射缩宫素。

软产道损伤,先检查损伤部分,深浅度,迅速给缝合止血,缝合时充分暴露手术野止血要彻底,不留空隙,缝合线勿穿透直肠黏膜,缝合后以免造成阴道血肿,注意观察宫颈裂伤,立即缝合减少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立即给予大剂量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同时使用止血敏,立止血等止血药物。

3产后出血的预防

产前预防,产前保健:加强孕期检查,特别是在基层,交通不便的孕妇做好定期筛查,发现贫血,胎位不正,急慢性全身疾病等及时纠正,提倡住院分娩。

产时:注意分娩时产痛乃正常生理现象,不要有什么思想负担,分娩时不要喊叫,避免消耗体力,造成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大出血。应该照正常的分娩机转防止分娩过快,造成软产道损伤,更不要牵拉,胎儿娩出后,不要牵拉脐带,以免造成期待断裂,子宫翻出而大出血。

产后预防:分娩后,特别对产程延长、滞产、双胎、妊高症、羊水过多、巨大儿的产妇产后常规3天用宫缩素,预防产后出血,密切观察产后阴道出血量,注意阴道有无血肿。产后2~3小时鼓励产妇下床排尿,有利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解除病因的同时,输血、输液、吸氧、保暖。密切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详细记录阴道出血的情况及出血量并派专人护理。

心理护理:

产后大出血一旦发生,大量出血的强烈刺激,医护人员严肃的表情,各种抢救设备仪器的使用,使产妇感到自己已经面临死亡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紧张、烦躁的心理,而且这一系列心理的改变可以加重出血,使病情加重,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整合抢救过程中。抢救产后出血首先要树立信心,避免惊慌失措,与医生配合尽快找出出血原因,迅速采取抢救和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必须沉着冷静,使产妇和家属产生安全感,主动配合抢救过程。在抢救过程中不要随意讨论并的严重性和预后,以免影响产妇的情绪;对产妇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里应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使产妇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抢救和护理。可使产妇处于半卧位,基于保暖、吸氧;恢复期护理上应预防感染,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保持皮肤清洁。回病房前要挤压出宫腔内的积血、以防止积血影响子宫收缩。因24小时内可能再次出现阴道内出血、所以送回病房后要密切观察阴道内流血、子宫收缩情况及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和面色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产后2小时鼓励产妇排尿、排尿困难者给予导尿。如保留尿管每4小时放一次、以免膀胱膨胀影响子宫收缩。调节饮食、增强营养、纠正贫血。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卡、高维生素饮食促进身体在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