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门诊换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护理干预对门诊换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王文青

王文青

(山东省青岛市北区人民医院266033)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换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8月在我院门诊换药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疾病知识普及、疼痛缓解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8%,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仅为8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外科门诊换药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经临床分析,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满意,且能够对疾病知识普及、疼痛缓解起到良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实施与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换药常规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343-01

目前护理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更加重视患者自身的满意度,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换药是医院外科门诊最常见的工作之一。患者受伤之后,由于对疼痛的恐惧以及预后的焦虑,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根据伤口的性质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恰如其分地做好换药工作,而且还要通过心理干预,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紧张,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文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换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共100例,均是2013年5月-8月在我院门诊换药的病人,其中男64例,女性36例,年龄18岁-64岁,平均年龄30.15+1.23岁,外伤48例,小面积烫伤10例,软组织痈42例。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晰,无精神疾病病史及脑部疾患,伤前无焦虑、抑郁情绪或经历重大生活事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调节好换药室的温度与湿度,室温控制在20-28度,避免温度过高引起的烦躁、呼吸困难和室温过低引起着凉、呼吸道感染;湿度保持在55%左右。换药室要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清新,避免有污渍、血迹的敷料给患者造成不良刺激。(2)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既利于护理操作,又能使患者身体放松以缓解患者的紧张与疼痛。(3)做好心理干预。患者在受伤过程中,受到外界刺激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活动[1]。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热情的接待,主动为患者介绍治疗环境与医务人员的分配以及作息制度,使其能够很快地消除陌生感。医护人员要与患者时刻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近况及心理状况,对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各种基本知识以及治疗效果,既分散了病人的注意力,减轻了病人的疼痛,又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4)根据不同的伤口采取正确的换药方法,并讲明换药间隔时间。门诊换药患者的伤口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伤口两类。非感染性较清洁的浅表伤口用碘伏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污染性伤口要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再做伤口消毒式缝合和包扎,2-3天换药一次。感染性伤口,如疖、痈,未破溃的用鱼石脂软膏外敷,隔日换药一次;如疖、痈已破溃,除常规消毒外,要放置油纱条引流排脓以促进伤口愈合,换药可每日一次[2]。(5)预防伤口感染。护士换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指导患者伤口局部保持清洁、干燥,如潮湿要及时换药处理。对于感染性伤口,除要及时换药外,遵医嘱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6)饮食及休息的指导。患者受伤以后,为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多进食高蛋白、适量脂肪、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饮食。但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注意控制血糖在适当范围内。水肿是创面的常见表现,伤口局部注意减少运动,加强休息,下肢的水肿可适当抬高患肢以利于水肿消退[3]。

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满意度调查。患者伤口愈合后发放满意度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就医环境、等待时间、心理支持等,分满意、一般、不满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2)发放自行设计的疾病知识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达标率,回答在85分以上患者为达标,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3)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疼痛程度划分方式分为:0度:不痛;Ⅰ度:轻度痛;Ⅱ度:中度痛;Ⅲ度:重度痛;Ⅳ度:严重痛。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4.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

观察组50445198%

对照组50331168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见表2

表2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疾病知识普及例数%疼痛缓解例数%

观察组504998%4794%

对照组503988%408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治疗患者的疾病只是一方面,而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使患者身心获益才是最终目标。当前护患关系紧张,而门诊外伤换药患者人员繁杂,由于受病情缓急、患者自身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影响,对疾病的认识及感受不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同。患者因突然遭受外伤造成紧张、焦虑、易怒的特点,易与护士产生争执。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对外伤处理不当或换药不及时,易引起伤口感染。老年病人因自身原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可造成伤口愈合延迟,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应用精心的护理干预,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清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及各种注意事项,促进伤口愈合,缓和了护患关系。从本文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及疼痛缓解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达到了预期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实施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婉芬.心理护理对急诊外伤患者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

[2]曹文芹.门诊换药室的工作体会.健康必读,2013,1(12).

[3]李粉兰.门诊换要的健康教育.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