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王明明

王明明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院512026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置管的早产儿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47.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早产儿;PICC并发症[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sofearlynursinginterventionforPICCcomplicationsinpretermchildren.Methods84casesofprematurechildrenlinecatheteradmittedtoourhospital,wererandomlyp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42casesineachgroup,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earlynursinginterventio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routinenursingintervention,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oftwogroupsofchildrenwerecompared.ResultsThecomplication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9.5%,thecontrolgroupwas47.6%,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Theearlynursingintervention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incidenceofpretermchildrenPICCcathetercomplications,relievethesufferingofchildren.[Keywords]EarlynursinginterventionPretermchildrenPICCcomplications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主要用于长时间的静脉输液、应用刺激性药物、输注粘稠度高或高渗性液体及反复输血等治疗[1]。PICC留置时间较长,且安全易掌握,为新生儿及早产儿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静脉血栓、导管移位或脱出、导管破损或断裂等,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2]。本研究为84例早产儿应用PICC置管,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需进行置管的早产儿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胎龄26-28周14例,28-32周25例,32-34周3例,平均胎龄(29.5±0.8)周,体重810-1500g38例,≥1500g4例平均体重(1123±120)g。其中早产儿肺炎5例,生活能力低下26例,NRDS2例,脑损伤3例,高胆红素血症6例,置管部位:贵要静脉35例,正中静脉6例,头静脉1例;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胎龄26-28周15例,28-32周25例,32-34周2例,平均胎龄(29.8±0.5)周,体重825-1500g37例,≥1500g5例,平均体重(1157±118)g。其中早产儿肺炎5例,生活能力低下25例,NRDS2例,脑损伤3例,高胆红素血症7例,置管部位:贵要静脉36例,正中静脉5例,头静脉1例。两组患者在胎龄、出生体重及置管部位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⑴预防相关性感染护理:①穿刺前,护理人员要对周围空气进行消毒,并对患儿全身皮肤进行清洁,确保穿刺肢体表明无胎脂及血污;②评估患儿的血管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等;③操作者需着隔离服,确保无菌操作,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④穿刺成功后24h将贴膜更换,后每周更换1次。肝素帽也许每周更换1次,其他输液管道则需每日更换;⑤若穿刺部位出现渗液、渗血、潮湿等情况应将贴膜理解更换;⑥置管后穿刺部位出现红肿、脓性分泌物等,应将患儿患肢抬高,每日涂抹百多邦,直至患处痊愈。⑦密切关注患儿体温,若患者出现体温不升或突然升高时,应怀疑为相关性感染,立即给予处理;⑵预防穿刺部位出血护理:①穿刺前对患儿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等情况。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儿应选择合适置管时间,置管后局部按压15min,并给予局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②穿刺时可采取“Z”形穿刺,减少穿刺部位出血;③若患者哭闹不止,应及时给予安慰,避免患儿活动过多导致穿刺部位出血;④对于新鲜的渗血不必急于换药,换药时应尽量减少穿刺针眼与导管的摩擦,动作轻柔;⑶预防导管堵塞护理:①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②送管时,患儿手臂应与躯干成90°,可由助手协助患儿摆好体位;③送管时速度适宜,不能过快,若前进时遇到阻力,可适当调整手臂高度和方向,可将导管接注射器,边推边送管,不能强行插入;④输入粘稠度高或高渗性液体时,每4h需用淡肝素盐水冲管,输入不同药物时应用生理盐水冲管;⑤导管发生堵塞时,应在6h内给予溶栓处理;⑥输液时,护理人员加强对病房的巡视,若出现导管接头松动、脱落等情况应及时处理;⑷预防静脉炎护理:①穿刺者应操作熟练,心理素质良好,对穿刺者进行专业培训,确保穿刺一次成功,选择与早产儿血管粗细相当的导管型号;②尽量避免患儿因肢体过度活动导致导管牵拉对血管内膜的刺激;③置管是尽量选择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提高置管成功率;④患儿发生静脉炎时,先将患处抬高,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在肿胀部位采用25%硫酸镁进行湿热敷,或采用喜疗妥软膏或如意黄金散涂于患处,待静脉炎好转后再恢复输液;⑸预防导管脱出或脱落护理:①局部出现渗血、潮湿时及时更换贴膜;②更换敷贴时应避免用力过猛,可用酒精湿润后再揭敷贴,避免导管因揭敷贴时脱出;③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对于哭闹的患者及时予以安抚,确保胶布、免缝胶带的固定;⑹预防导管破损或断裂护理:①采用10ml或20ml注射器抽取2ml封管液体严格按照封管程序进行封管、冲管操作,封管液体推注时速度要适宜,不可用力过猛,遇阻力不可强行推注;②导管外露部分不可过短;③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时,要细心,防止因患儿穿刺肢体扭动导致导管破裂。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作临床分析。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47.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具体见下表2。

表2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早产儿由于经口喂养困难,加上需要长时间临床治疗,故需要建立静脉通道,输注营养液及药物。由于营养液及药物刺激较大,且渗透性较高,输注时极易发生液体渗漏引发静脉炎[3]。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长时间留置,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且操作简便,目前已在早产儿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病房中广泛应用[4]。PICC穿刺成功率高,患儿活动基本不受限,对患儿基本日常生活无影响,可明显减少药物对患儿外周血管内膜的刺激。

早产儿由于体重轻、胎龄小,机体免疫力较低,且血管细小,这就增加了穿刺的困难,在PICC置管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可增加患儿痛苦,增加医疗纠纷[5]。对在PICC导管采取科学针对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使导管使用寿命延长[6]。

关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分析: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原因可能是:换药不及时;早产儿抵抗力较低,观察组患儿出现1例此并发症,经过百多邦局部涂抹,症状于3d后消失;⑵患儿置管24h内若出血渗透消毒纱布,或穿刺后2周内出现间断的新鲜出血,则应视为穿刺部位出血,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原因有穿刺时操作不当;患儿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哭闹导致过度活动,本次观察组未出现此并发症;⑶本次观察组出现2例导管堵塞,发生原因可能是输注粘稠度高或高渗性液体时,未及时冲管,或冲管不彻底,使药物沉积,导致导管堵塞;封管技术不佳,导致血液回流堵塞导管。观察组出现的2例导管堵塞均经肝素溶栓成功后导管再通;⑷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可能有:输注药物对静脉炎产生损伤;导管型号不合适,置管时出现多次穿刺;操作时未严格遵循无菌原理,拔管时未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本次研究观察组出现1例静脉炎,在置管3d后发生,给予喜疗妥外涂,连续治疗3d后症状好转。⑸导管脱出或脱落原因分析:本次研究两组均未出现此并发症,发生原因可能是:局部出现渗血、潮湿时未及时更换贴膜;胶布、贴膜固定不牢固;更换贴膜时将导管带出;患儿活动过多。⑹导管破损或断裂的原因一般多为固定方法不当、患儿患肢活动过多及天气寒冷导致导管弹性变差等。本次研究观察组未出现此并发症,对照组出现2例,均为导管体外部分出现破损。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需进行置管的早产儿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后出现1例导管相关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对照组护理后出现5例导管相关感染,4例穿刺部位出血,5例导管堵塞,4例静脉炎,2例导管破损或断裂,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由此可见,科学的早期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刘光娥,范祖燕,李欢云.预防静脉营养导致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761-762.[2]赖海燕.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12-113.[3]李见章,徐友岚,曾遵英,等.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88-89.[4]李静,徐广屏,邢宝坤,等.经外周远心端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2):3423-3424.[5]李美花,毕玉兰,吴雪花.儿科PICC堵管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08,15(12):52-53.[6]肖惠萍,陈功华,化莉,等.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73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