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中无缝隙护理管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3

胸腔镜手术中无缝隙护理管理体会

刘蕾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11)

【摘要】目的:对比、总结、分析胸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配合与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对2016年选取的64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和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患者的术前、术后焦虑;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监测及围手术期手术事故隐患发生率进行对比、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手术室护士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两手术患者术前30min和手术后第2天访视,实验组焦虑明显改善;手术患者测得脉搏和血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事故隐患率比较,实验组围手术期事故隐患率明显下降。因此,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减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改善生命体征状况,降低围手术期事故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患者和家属的依从性,增加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体现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价值,提升了手术室护士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无缝隙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169-02

微创手术在国内外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关注,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青睐,其特点是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时间快。尤其是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传统手术创伤的病人[1]。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医疗中心首次提出并应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医疗机构,效果较为显著[2]。无缝隙护理作为临床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结构,对当前护理管理中的条块分离所出现的质量缝隙进行全面管理。无缝隙护理管理能使护理工作环环相扣,做到有的放矢,各环节紧密相连,让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体会到更加细致和完整的护理服务,保证有效的护理质量[3]。因此,我们将无缝隙护理融入整体护理中,使其贯穿于整个胸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和患者做零距离、无缝隙接触,为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全程的舒适手术护理服务,有效的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情绪,提高了围手术期康复信心,现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我院于2013年11月开展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选取今年胸腔镜手术治疗6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5.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例,初中11例,高中(中专)16例,大学3例。实验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6.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例,初中8例,高中(中专)17例,大学4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仍按照一般护理常规。对实验组患者施行无缝隙护理。

(1)术前护理:术前1日下午,巡回护士至病区调阅患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并与责任护士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基本情况,评估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并及时与床位医生联系,术前及时纠正。然后至床边看望患者,看望患者时,注意访视者的仪表端庄、举止得体,取得患者信任和依赖。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基本环境、布局,讲解麻醉、手术基本过程及需要患者配合事项及配合的重要性,告知其在手术室期间巡回护士一直陪伴他渡过手术准备及整个手术过程,指导患者术前准备、注意事项,讲解术后要求患者配合的动作,如点头、握手、睁眼等,消除其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告之术后可能存在胃管、尿管、引流管,解释其必要性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并介绍成功案例,耐心听取患者提出问题,并及时解释,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合适的心理护理,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术后康复成功率。访视结束时嘱咐患者夜间好好休息,如有失眠等现象及时告知值班医生,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访视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以控制在10~15min为宜。

(2)术中护理:巡回护士术前30min打开手术间层流系统,并调节温湿度至适宜,保持室温为22~24℃,湿度为50~60%。如预计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或为老人、体弱者,需准备变温毯、恒温箱及输血输液加温设备。患者入室后,巡回护士热情接待,并与其交谈,做每项操作前均告知患者,并说明注意事项及目的;麻醉开始时,巡回护士站在患者头侧,轻声安抚患者,并协助麻醉医生行气管插管,以减轻患者恐惧心理。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及时观察患者术中体温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予升温毯、暖风机等维持患者正常体温,防止低体温发生,生命体征变化明显及时汇报麻醉医生,并协助处理。术中巡回护士应坚守岗位,关注手术进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并积极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及时处理,及时做好记录,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患者是否麻醉复苏,其间巡回护士不可离开手术间,必须陪伴患者身旁,及时协助麻醉医生处理各突发状况。在患者意识开始复苏时,轻声安抚患者,告知其手术已顺利完成,及麻醉复苏时患者需注意配合事项。麻醉拔管时,安慰患者,并协助麻醉医生。顺利拔管后,告知患者大口透气,有痰及时咳至嘴边,并及时帮助处理,安抚患者不安情绪,使其顺利渡过麻醉复苏期。待患者一切平稳后,与麻醉医生共同护送患者返回病房,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保持输液通路、引流管路等在位通畅。至病房后,协助搬运患者至病床,注意保护静脉通路及各引流管道在位。告知家属术后麻醉复苏期注意事项,及麻醉镇痛泵等使用方法,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患者皮肤、各管道及生命体征情况。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随访,可在术后三日完成,了解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疼痛、引流、咳嗽、饮食及切口有无感染等情况,同时对患者现有不适及疑惑给予解答,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满意度及意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有助于术后恢复、早期锻炼。

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访视、术前30mi、术后第2天测血压、脉搏,并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

4.数据处理:

数据输入SPSS11.0软件,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4.1两组患者手术前访视、术前30min和手术后第2天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前访视、术前30min和手术后第2天SA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n手术前访视术前30min手术后第2天

实验组3242.32±5.0322.83±7.6211.57±4.26

对照组3241.76±4.9442.45±5.1922.46±4.38

P>0.05<0.05<0.01

经检验,两组患者手术前访视SAS评分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30min和手术后第2天访视,实验组焦虑明显改善,两组SAS评分值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4.2两组患者手术前访视、术前30min和手术后第2天血压和脉搏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前访视测得血压和脉搏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术前30min和手术后第2天测评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两组患者的事故隐患率比较。实验组在围手术期无事故隐患发生,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出现事故隐患2例,经分析因工作责任心不强、未遵守护理操作规范、与患者沟通欠缺所致。

5.讨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需求,不仅可以改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而且对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疾病康复等具有积极的意义[4]。

术前访视时手术室护士将医学知识、心理学、人文社会知识综合运用于患者的手术护理实践过程,术前访视能够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5]。且适宜、得当的术前访视可以提高手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加患者治愈疾病信心,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

手术日接患者时,由病房责任护士护送患者离开病房,转运途中,保证患者安全,视具体情况使用约束带,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约束带的作用和意义,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到达手术室换车处,由巡回护士热情接待患者,认真检查病历,与病房护士认真核对病人信息及所带用物,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并及时反馈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实施交接单双签字,让患者及家属有被重视的感觉。

入手术室后核查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重点查对手术患者信息和手术术式、部位,严格把握查对时机,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核查,并及时签字。巡回护士适当关心、安慰手术患者,并适时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需配合事宜及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麻醉及手术。手术开始前、关闭特殊体腔前、关闭特殊体腔后,手术结束后4次,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手术用物,并经2人核对无误后,手术患者方可出手术室。术中用血、用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特殊情况应复述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空安瓿,并提醒医生及时补医嘱。输血前须2人严格三查八对,确认无误后方可给患者输注。输血后空血袋严格按规范交接,送至检验科,保存24小时。无菌包、一次性使用物品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是否有效期内,外包装是否完整,指示胶带、指示卡是否变色合格。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陪在手术患者身边。麻醉复苏期,给患者适当防护,轻声安抚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顺利渡过麻醉复苏期。待患者一切平稳后,巡回护士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并和麻醉医生共同护送至病房,途中注意患者转运安全及保暖,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持输液及其他各管道在位通畅,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并告知家属手术成功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后三天及时回访手术患者,听取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的意见及建议,并给予患者及家属术后康复等方面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无缝隙护理管理不仅对手术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积极的意义,其增加了手术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医从性,改善医患关系,使患者及家属可以更好的配合各项治疗,从而促进手术患者早日康复。也体现了护士的职业价值,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手术护理不再是简单、枯燥的配合手术医生操作,而是对手术患者全方面的护理,让手术室护士更深的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价值,也让手术室护士有了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动力。通过围手术期的护患沟通,主动去掌握手术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和变化,将医学知识、学理学和社会实践融会贯通,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实践中,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综上所述,应将无缝隙护理贯彻、落实到医院各科室的临床护理中去,给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护人员形象,减少医患、护患矛盾,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也为我们医护人员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苗静.手术室护士在微创手术中的整体护理配合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01:162.

[2]傅广宛,侯志杰.无缝隙医疗机构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19(8):477-479.

[3]陈锐,梅静,袁春风,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835-836.

[4]李艳红.手术前后访视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3,25(7):40-41.

[5]何荣华,范荣兰,李亚玲,等.“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3):3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