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韩清升赵雪兰

韩清升赵雪兰(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人民医院842200)

【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153-01

【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并发症产生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将我科自2004年至2011年,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93例,其中L243例,L346例,L44例,均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3年,术后5例发生断钉,2例连接棒松脱,3例螺钉松动,1例术后发生感染。结论熟练掌握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固定操作技术,减少术中失误,可避免大多数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并发症

腰椎骨折治疗腰椎稳定功能的重建已引起高度重视。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重建胸腰椎稳定性、矫正畸形以及提高植骨融合的骨性愈合效果,具备固定坚强、减压彻底、安全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减少手术操作中的失误和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现将我院自2004年至2011年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93例作一分析,并探讨防治对策。

1临床资料

为研究术后椎体的稳定性,本次93例全部选取无神经损伤的患者,本次93例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年龄25~68岁。损伤节段:L243例,L346例,L44例,致伤原因:坠落伤78例,车祸致伤12例,跌倒损伤3例,所有病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术,均为国产内固定器械。

2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暴露伤椎及其上下2个椎体,同时结合C臂X线机透视,在伤椎上下相邻椎体的椎弓根位置为上一椎体下关节突下外1mm处垂直线与横突1/2水平线相交点,在TSA角5°~15°、SSA角0°左右以手锥逐步攻入。选择合适螺钉钻入椎体80%。在透视下轴向撑开伤椎复位,使伤椎椎体前后高度及椎间盘高度恢复,最后根据椎体损伤程度行人工植骨术。

3结果

3.1断钉5例,均为青年男性,1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后重新更换椎弓根螺钉,整复良好,无功能障碍。

3.2例连接棒松脱致腰痛2例,为松脱棒刺激背部形成滑囊引起疼痛。在术后8~12个月发现,取出内固定后疼痛缓解。

3.3螺钉松动3例,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症,取钉时发现,骨折愈合良好,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丢失平均为24%。

3.4感染1例,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静脉给予抗生素,并用抗生素溶液冲洗伤口,感染得到控制,仅予延长住院1周,内固定得以保留。无深部感染发生。

4讨论

4.1螺钉断裂

螺钉断裂是最常见的手术失败的原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没有充分的前路或后外侧植骨融合,过早的负重出现螺钉断裂。本组断钉有6例,均为青年人,术后过早过多活动,螺钉承受过多的应力作用,导致疲劳断钉。所以术后应佩戴支具活动,避免力通过脊柱的前柱传导,保持力通过脊柱的中柱向下传导,避免椎弓根螺钉过度承重,对防止术后椎间盘高度丢失也有一定的作用。

4.2感染

目前手术病人已经建立了切实的预防感染的方法,加上有理想的无菌条件和恰当的术前、术后及术中处理,手术感染发生率逐步减少,但不能完全避免。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在术前、术中可以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术中应注意无菌操作,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本组病例中仅1例浅表感染,无后期感染病例。

4.3内固定失误的预防

4.3.1临床医师必须认真分析每1例患者各自骨折的类型及特点,可能因术中患者体位不正,脊柱侧弯、椎体旋转,也可能导致螺钉经过椎管或穿出外壁。对于单个椎体而言,应当将2枚椎弓根螺钉尽量对称固定,避免应力集中在1枚螺钉上,而出现1枚或相继出现2枚螺钉的断裂。TSA角度不够,即内聚角度不够,螺钉经椎弓根外壁或刚过椎弓根便穿出椎体的侧壁。

4.3.2椎间或横突之间植骨融合是保持脊柱稳定和防止螺钉断裂的一个有效方法。内固定的矫正与固定只是暂时的,而植骨融合是永恒的,没有良好的植骨融合,螺钉迟早会要断裂。张英泽[1]等报告未植骨内固定失败率是植骨组的7倍。说明植骨在内固定成功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4.3.3为保证正确植入,术中采用C型臂X线机监视器,判断置钉的部位及质量,盲目植入椎弓根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并且需要尽量做到一次性操作,充分的植骨床,足够的骨融合,避免该节段的手术失败。

参考文献

[1]张英泽,李宝俊,张奇,等.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内固定术后失败原因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2009,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