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环节的安排要体现时代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1

数学教学环节的安排要体现时代意识

王志伍韩德英

吉林省前郭县哈拉毛都镇小城子学校131199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时代意识——创新意识走进寻常百姓家。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创新能力实际就是国家、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最客观和最重要的标志。数学教学环节的安排要体现这种时代意识。

一、用“爱”和“尊重”营造能迸发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最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氛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师要用“爱”和“尊重”启迪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做人的自尊,使他们健康成长。这种爱应是博大的爱,不光爱优生,更要爱那些学习无兴趣、学习困难的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包容或宽容他们暂时的缺点和错误,用尊重、平等、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让他们放心地、自由地探索知识,无拘无束地发挥他们思维的想象力。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形成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

二、展开合作互动,创设思维互相碰撞的环境

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处,可开展小组讨论,让小组内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至达成共识。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业可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启迪学生对问题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的态度和意愿,形成创新的氛围。

三、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思维的灵感

1.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能力。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不可能单靠学习现成的数学结论来完成。

2.留出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诱发创新灵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不要直接予以解答,要尽可能启发他们自己来解答。非由教师解答不可的问题,也应立足于启发,即以启发的方式予以解答。要尽可能将一些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只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才能使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诱发创新的兴趣和灵感。

四、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1.启动思维动机,促进积极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教学情境应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巧设游戏情境。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这就要求老师要把玩和学习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玩促学。二是巧设故事情境。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情境的设计可以把学生快速地引入数学兴趣中来。而很多教学内容也都与各类故事相关联,那么有些数学课我们就可以用故事情境导入,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数学活动的环境中。三是巧设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要与所授新知识有关联,也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巧妙衔接,既是学生感兴趣、想知道又是通过进一步的讲解能够学会的知识,“问题”既可来源于教材本身,也可来源于生活中。

2.发展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的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二是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路解答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通过比较可选择出最佳思路。三是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寻求变化,获得多种答案。

总之,创新意识促成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创新意识根源于社会生产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从而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上层建筑的进步。

创新意识进一步推动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人们形成开拓意识、领先意识等先进观念;创新意识会促进社会政治向更加民主、宽容的方向发展,这是创新发展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这些条件反过来又促进创新意识的扩展,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进行。

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创新实质上确定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代表着人才素质变化的性质和方向,它输出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它客观上引导人们朝这个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使人的本质力量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确证。它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使人自身的内涵获得极大丰富和扩展。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中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