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变电运维人员的现场培训工作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企业变电运维人员的现场培训工作初探

彭壵

(国网安徽省铜陵供电公司244000)

摘要:很久以来,我国变电检修和变电运行,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专业,并形成了相应的培训教育制度体系。为了对电网规模扩大情况相适应,实现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就需要积极开展运维一体化新模式的建设。在本文中,将就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实践与发展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变电运维;现场;培训

1、前言

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工作内容,越来越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自“三集五大”的思想提出后,变电运维的工作模式产生巨大的改变,由原先的以变电设备自维护转变为以状态维修为主,以设备全寿命全周期管理为抓手的动态检修模式,这就要求员工不但要懂得变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还要求员工能够进行倒闸操作以及做好相关安全措施。

2、培训体系实施方案

2.1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目标

通过跨专业学习提高班组成员能力,提升运维一体化培训效果,以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跨专业融入式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跨专业综合性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

2.2深度融入式培训体系的制度保障

在具体做法上,通过组织各运行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实现对运维人员的考核评价由感性评价到理性考核的转变,对于考核优秀的运行人员给予有效的激励,促使达到培养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效果。

2.3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

搭建以运行和检修岗位人员互相借调、互相参与班组具体工作为依托的人才培养平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的软管理作用。电力企业多为国有独资企业,具有人才流动性不强的特点,不利于员工才能的发挥,需要搭建一个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以利于基层班组技术人员价值的体现。

针对运维一体化跨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交流,让运行人员参与检修工作,又让检修人员指导运行人员开展检修工作,同时学习运行知识;定期培训、定期考试、定期总结,形成“培训有组织、效果有反馈”的机制,跨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有了平台、有了载体,不再流于形式。

3、对现行培训工作的建议

3.1、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

管理者的思想意识与商业嗅觉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状况。电力企业也是如此,变电运维人员的培训工作只有得到管理者支持,才能有效开展具体的培训工作。

3.2、合理的培训计划。

现行的运维人员培训之所以存在上述提到的弊端,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符合实际,系统有序的计划,而要制定一个及符合运维工作特色又可操作性强的培训计划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能把事情做好。培训是属于提高性、继续教育培训,它的培训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于运维人员可侧重于相关连接的技术理论学习,而对岗位培训应以选择的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需要将这些培训内容转化为广大职工内心需求学习的东西,要制定培训目标。

(2)转变模式。根据确定的培训目标,我们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改变讲授这类传统的培训模式。采用问题揭榜、知识短信共享、工作现场讲解等多样式的培训方法,使员工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已有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纵深发展。

(3)落实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指员工那些经过考评的工作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对组织而言,绩效就是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完成的情况;企业通过对其员工工作绩效的考评,获得反馈信息,便可据此制定相应的决策与措施,调整和改进其技能,并制定有效的、符合员工需求的培训计划。

(4)收集员工培训需求。培训需求调查主要采用的技术有: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差距分析法等。现有的运维人员在运维经验、学历、岗位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制作培训计划前必须在与运维人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其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急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使得制作出的培训计划更加符合实际。

4、培训的重点与方向

4.1智能化变电站

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对变电站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对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我国已经落成了多座智能化变电站,使得变电站的发展进入了新的纪元。在国家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伟大构想与趋势下,变电运行人员迫切需要具备操作智能化设备、掌握智能设备原理、加强智能概念的相关能力,面对此种情况,我变电站组织开展多次智能化变电站知识讲座,安排人员参加智能设备生产厂家的调试工作,并积极组织、倡导员工自主学习智能化的相关知识,及时发放相关资料到各个班组,全力开展智能化培训。

4.2培训措施

(1)挑选业务技能精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首先介入智能变电站的相关工作中去,如参加厂家举办的培训课堂,参加厂家对设备的调试工作,积累丰富的智能化设备的操作经验,之后由其对班组其他成员开展培训。(2)加强新进大学生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大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且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可使其先了解、掌握智能化原理,再以点带面,在全站开展普及新知识。(3)大力加强变电运维人员对智能化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智能设备巡视、操作、验收等重点工作进行培训,使其可以承担起即将投运的变电站的运行工作,之后再以他们为中心在变电站全面开展智能化培训。(4)针对县里的110KV变电站收归市局以后,县级变电运维人员面对110KV运维站到220KV运维站的转变,其技能水平和原先市局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有所差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通过讲座、专家指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面临着机遇和调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工作作风上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开展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将进一步推进电力系统向大容量、大系统、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连妹.浅析变电运维人员多层次培训模式的实施策略[J].科技研究.2013(14).

[2]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3]罗艳娟.变电运维一体化实践、培训与发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

[4]蒋金娜.探讨电力企业变电运维人员的现场培训工作[J].低碳世界.2013(19).

[5]王绍亚.浅谈变电设备运检(运维、检修)一体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

[6]胡业红,叶良明.变电运维人员多层次培训秘史探讨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