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观察

包东泉

(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200)

【摘要】目的:本文就疝环填充式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6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3例。研究组33例患者予以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参照组33例患者予以疝环填充式修补术,最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经不同修补术治疗后,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和参照组进行比对,无明显差异,术中出血量同参照组进行比对也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疝环填充式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治疗效果接近,因此,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关键词】疝环填充式;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203-02

腹股沟疝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主要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即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但是,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在当今临床中仍存在诸多争议[1]。为此,本次研究为探究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择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6例,分别予以患者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现将对比结果进行如下分析和综述。

1.患者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基本信息

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择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6例,且所有患者的基本均经临床证实。其后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即参照组(n=33)和研究组(n=33)。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0例,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40岁,中位年龄为(51.6±4.7)岁。其中30例患者为腹股沟斜疝,3例患者为直疝。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5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4岁,中位年龄为(57.1±4.9)岁。其中29例患者为腹股沟斜疝,4例患者为直疝。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基本资料由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可知,差异不是十分显著。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疝环填充式修补术,首先予以患者硬膜外麻醉,并将其肌腱膜切开,使疝囊处于游离状态,直至到达颈部,而患者的小疝囊则不予以切开。待大疝囊进入腹腔后,在疝环内将锥形的填充物放入其中,并使用筋膜进行固定。其后将成型补片放在精索后方位置,并在腹横筋膜表面进行平铺,同时将补片的附近进行固定,待上述操作完成后,将腹外斜肌腱膜进行缝合,并将切口进行缝合。若患者的疝囊较大,则术后予以引流条,避免出现阴囊血肿[2]。

研究组患者入院后则实施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麻醉方法雷同参照组,在腹股沟韧带位置做一手术切口,长度约为5cm,而后将疝囊进行游离,直至到达疝囊颈部,若患者的疝囊相对较小,可以将其直接置入腹腔内,若患者的疝囊较大,则将疝囊的横断进行切开。修剪补片大小必须将腹壁缺损位置覆盖,同时在其上方做一裂口,长度约为0.5cm,最后在内环上方位置进行缝合[3]。

1.3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室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和记录。

1.4数据整理和分析

参照组和研究组数据结果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整理和计数,手术室相关指标以均数±表示,并发症发生率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检验结果P<0.05为两组间差异呈正相关,若检验结果P>0.05则表示两组间差异呈负相关。

2.研究结果

2.1研究组和参照组手术室指标分析

研究组患者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参照组患者采用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下床活动时间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后差异不显著,住院天数同参照组进行对比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详情数据结果见表1。

3.讨论

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其首选的治疗手段为手术,且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就疝环充填式修补术而言,其接近人体的生理结构,且修补部位的固定性较好,与此同时,术后使用的材料其抗感染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发生几率,同时使复发率也得到明显降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其周围组织的融合速度相对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其结缔组织层会很快形成,从而使腹股沟的缺损修复目的得以实现。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参照组患者采用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经不同修补术治疗后,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无参照组进行比对,无明显差异,术中出血量同参照组进行比对也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足以体现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均为适用。

由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疝环填充式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治疗效果接近,因此,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李道快.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7):1922-1923.

[2]蒲志忠,王毓彬.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18-19.

[3]熊晓林.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6):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