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

郑煜剑

郑煜剑(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科技时代的决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更显重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法有了一些心得。

1.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巧妙设置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开学之初的第一节课,就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视频投影、实物投影、CAI教学软件),向同学们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最新动向以及最新产品,由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情境引人人胜,一开始就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不仅仅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知识,还不时向他们介绍与本课相关的知识,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的产生时,我就利用自制的CAI软件,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是由谁设计的?是为了什么动机和目的而设计的?诞生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运行速度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它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由于这些知识都是同学们以前没有学过的,所以听得都非常认真,课堂效果非常好。我还鼓励同学们课下,经常看一些有关计算机方面的书本、报纸、杂志,听一些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新闻,在课上讲给全体同学听,要求同学们做简要的摘记,我还及时地对同学们所说的知识给予适当的评语,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手段,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改变了以往呆板、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2.1开展分组抢答,把竞争带人课堂。为了让学生彻底将思想中的“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上来,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我经常开展分组抢答,将全体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有一道必答题,此外,还有数道抢答题,在回答时,如果感觉到自己的回答不充分,还可以让同组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这样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根据回答的结果,分别给予不同的积分,然后按积分的多少,分别评出周冠军和月冠军,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这样不但将竞争意识引人了课堂,而且也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2.2转变处理问题方式,把欢乐带人课堂。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影响教学效果,还有可能造成紧张的教学气氛,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及时转变处理问题的方式,将棘手的教学问题处理好,变被动为主动,因势利导,创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3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新意带人课堂。我在上课时,还注意时刻创造新意,尤其是在那些结构单一,内容枯燥的章节上,我将抽象的知识予以形象化,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如我在讲计算机更新换代时,我将现在的高能奔腾与以往的286,386,486作了对比,在形容它们处理图形的速度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时,我就用形体语言为同学们表演了慢镜头与快镜头之间的差别,使同学们在欢快的气氛中深刻认识到了它们之间在速度、功能、性能比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这样变“枯燥”的教学,为“生动”的教学,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新意,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2.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变枯燥为生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不仅可以解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描述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变化过程等其它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从而变枯燥为生动,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在讲解计算机常用术语时,由于这些术语属于纯概念性的内容,如果平铺直叙,势必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根据这种教学实际情况,我便在讲解术语的同时,为同学们穿插演示一些三维动画,二维动画、部分CAI软件和一些与术语有关的小故事,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不但没有感到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反而轻松活跃,许多同学还不时地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下课后有的同学还围住老师一起讨论关于如何制作三维动画、二维动画的相关知识,有的甚至还要求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讲解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3.改变教学模式,转变学生观念

我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改变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由教师讲,学生听,而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让他们充分转变观念,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习的结果。”在某些知识相对集中、结构清晰、要点明确的章节,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该章节中的要点,增强学生的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讲解第一章第五节计算机系统及应用时,首先给同学们理清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己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大部分同学在遇到相似的章节时,都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愿意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从中不断取得进步。在加上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当的提示与评价,使许多同学都转变了观念,不在一味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目前我们也正尝试着网络环境下教学,通过搭建丰富的教学资源专题网站、建立教师博客、公布教师电子信箱、建立学校公共讨论区等多种形式,将课内的学习延展到课外,使学习成为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在教学中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当然,不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只要我们不断深人地进行研究,真正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就一定能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