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李金库

◎李金库(河北唐县第四中学,河北军城072358)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97-01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生物,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激励学生热爱生物学科

现行高中生物是初二学习两年后再学习的,却并未留什么时间进行衔接。初中要求低且不中考,许多学生即使认真学了,也遗忘多多,何况迫于升学压力和生物是豆芽学科的传统认识,有些学校并未认真教学,有的学生连教材都当废品卖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使学生形成漠视生物学的意识。因此,抓好教学与实验,通过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调查反馈学生原来的情况、对教学实验的感受、建议和意见,激励学生热爱生物。激励学生热爱生物可以借助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是选择近年引起全社会注目的克隆技术、人类与水稻基因组研究、战胜非典、抗击艾滋病等重大事件,促使学生感悟生物学对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繁荣的不可替代作用;二是介绍美国1990年就有51%的博士研究生命科学,使2000年进入世界企业前50强的制药企业就有13家,同时邓小平1988年就预言“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而10多年来我国一批批最优秀高中毕业生争先报考北大、清华、复旦、川大等生命科学学院,促进学生理解国内外发展趋势;三是精选发展有特色的师哥师姐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学习追赶的目标;四是介绍相关的生物教学网与个人专辑、主页,适度推销自己,介绍教学与科研成绩等。总之,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学有趣、有用、有得,激励出自信、积极性、主动性和对教师的亲和、信任。

二、巧妙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具有全面的了解。有些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已经初步涉猎过,在高中生物教学新授内容教学时,可以进行前后联系,自然地过渡到新课教学。例如,在开展“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回顾,以使进入新课学习时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还要紧扣学科特点进行导入。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如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切入新课教学,也可以发挥出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就会明显提升,这样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再者,运用媒体导入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新课导入环节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下载专门的教学软件,将植物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注意力

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不分心、少走神,集中精力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的基本立足点,通过丰富和改善教学形式,吸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对于“回眸历史”内容的教学,教师如果按部就班讲解,自然很枯燥,若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由推选出代表分别扮演六位科学家,来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注意点、实验结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认真倾听,对身份扮演的学生热烈提问,对精彩讲解鼓掌肯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对于“色素提取”内容的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直观、形象、生动,避免了口头讲解实验的枯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增强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都在呼唤讲授性教学向感受性教学转变。感受性教学的进行主要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体验,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只能意会的知识。某教师在“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教学中,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区,甚至到医院去调查。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遗传病种类、外在表现及其遗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客观进程和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的,是由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向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发展的过程。高中阶段主要是实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基本独立学习。教师必须彻底摆脱传教学中“至高无上”的权威角色定势的影响,不能以自己预设的思路和方案去取代学生的思想,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学生,而是以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服务者去参与教学。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看书、查阅资料、动手实验等自学形式,指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设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悟出其中的道理,理解所得的结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这个“从教到学”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不断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作用告终。

五、巧妙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领悟力

当前教师的教学条件优越,教学资源相对充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如“物质的跨膜运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可以制作一些图片动漫,配以声响音乐,不仅能吸引学生眼球,更赋予课堂授课动态化、直观化、趣味化,便于学生深刻地掌握知识。对于一些识记性的知识点,可以利用一定的想象力和技巧,来帮助提高学习效果,例如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特点可以编写一些口诀来深化学习:“核膜消失显两体,形数清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现两失重开始”。有些可以用谐音记忆法,如六种微量元素:“铁猛碰新木桶”(铁锰硼锌钼铜)。看似一些微不足道的教学小技巧,却契合了。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