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 2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臧兰娟

盐城技师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层出不穷,只有具备自学能力才能不断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得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学能力,并着力去培养、开发他们的这种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变成自己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小学教师必须自觉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进行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一、点面结合袁培养学生兴趣袁激发学生热情袁形成整体推进的风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关键不在于你用了多少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跟着你的方法学,这就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感情问题。要让学生在教师人格力量的感召下,愿意尊敬你、追随你、贴近你,有了这一点,就有了默契。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之中时,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

习当中。首先,尊重学生,用爱心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总是和情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他们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有些数学教师还在一定程

度存在注重教材、注重知识的情况,在教学中忽视了尊重学生情感的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规律的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和情感需求出发,着眼于学生的现实和发展可能,促进学生自然、有效、主动地发展,保护学生的兴趣。其次,因材施教,用耐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点面结合的办法,树立良好风气。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在理解、信任、尊重的基础上用语言唤起学生的爱,用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要对学生做出公正、公平的评价,用平等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人都有得到别人认可的愿望,教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是学生得到的最直接的评价信息,他们能够从这些信息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态度,有没有歧视,是不是公平公正的,从而保障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继续保持下去。最后,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在合作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既是学生探究新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手段,通过操作活动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一种心情愉悦、民主平等的对话平台,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

二、主客分明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袁向教与学的最佳境地迈进

教与学的主体是学生,使学生愿学、会学,从而好学,是教师的愿望,数学靠死记硬背不行,需要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使再好的教学方法,长期使

用也会让学生感觉厌烦,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用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学能力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种切合自己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让学生的活动在情境的引导下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在这些具体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通过多样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数学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到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以拿这些生活素材来设置数学问题,同时也可以将具体的生活情境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的模型,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悬念,用好奇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中适时地进行悬念设置,使学生始终热情高涨,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适时设置悬念,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课热情的目的,使讲授的内容增加神秘色彩,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寻找学习的方法,进而掌握知识。

(四)一题多解,用挑战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题多解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为学生创造竞争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一题多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优化了思维品质,开拓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富有挑战性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自学的能力。

(五)阅读文本,用教材延续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让学生不断地阅读数学文本,自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借助课本里面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和相关的数学文史知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进一

步的延续和发展,逐渐将自己变成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德全.基于问题解决的处方教学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