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评价

李金玲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卫生院271026

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给予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白内障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每组80例。分别实施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常规手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优良率差异不明显;患者术后1周、术后1月的角膜散光度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白内障患者而言,手术治疗选用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疗效相当,均能够提高患者的视力。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手术方案;治疗效果

白内障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医学人士一直在研究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但目前为止尚且没有特效的药物,手术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案[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了超声乳化术和常规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60例,均为单眼发病,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依据《眼科学》[2],患者经临床检查、显微检查后确诊为白内障,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同时排除眼部外伤患者、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41例(51.3%),女性39例(48.7%);年龄处于48—75岁阶段内,平均(56.4±1.8)岁。在试验组中,男性36例(45.0%),女性44例(55.0%);年龄处于45—78岁阶段内,平均(57.0±2.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以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行小切口乳化术,患者眼球表面麻醉,充分暴露角巩膜,并在上缘切口,长度控制在6mm左右。使用隧道刀挖出角巩膜隧道,深度约为0.3mm,向角膜延伸1mm。使用穿刺刀进入前房,撕囊后分离晶体核。向前房、核后注射粘弹剂,扩大内切口将晶体核套出,并清除残留的皮质。最后植入人工晶体,吸除粘弹剂,使用电凝刀封闭结膜瓣,并水密切口。

1.2.2试验组行超声乳化术,麻醉方式、切口方式、角巩膜隧道、晶体分离等操作同对照组一致。使用超乳手柄对晶体核进行超声乳化吸除,并且彻底清除残留的皮质。完成后植入人工晶体,吸除粘弹剂,使用电凝刀封闭结膜瓣,并水密切口。

1.2.3术后处理术后3天合理选用抗生素,并且使用激素类眼药水,每日滴注6次,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每天检查术眼,观察瞳孔大小、晶体位置、切口愈合情况,以及眼压、水肿程度等;睡眠时佩戴眼罩,起到保护作用。

1.3观察项目和指标(1)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以裸眼视力大于0.3作为优良标准。(2)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1月测定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并在组间平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版本,文中视力恢复优良率作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角膜散光度作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视力恢复比较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优良率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白内障一般以40岁以上人群多见,且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发病机制在于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混浊。该疾病发病影响因素较多,遗传基因、营养障碍、免疫或代谢异常、外伤等,都会导致发病[3]。患者不仅视力受损,同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临床治疗手术方式较多,传统的囊外摘除术应用时间长,但缺点是术后散光度高,且并发症发生较多,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文中分别采用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结果表明均有良好的疗效。其中前者的优点表现在:手术切口小,对角膜内皮造成的损伤小,因此术后恢复时间更短,且患者术后前房反应轻。后者的优势表现在:患者适应症广泛,几乎所有的白内障患者均可以实施该手术方案;手术操作简单、用时少,尤其有利于初学者掌握;而且非超声乳化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适合基层医院开展[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术后30天的视力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0.0%、87.5%,和赵镇芳等人的研究数据接近[5]。试验组术后1周、术后1月散光度为1.76D、0.87D,和对照组的1.74D、0.85D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对于白内障患者而言,手术治疗选用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疗效相当,均能够提高患者的视力。

参考文献:

[1]谢明明,张辉,邹贺,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8(02):261-262.

[2]惠延年.眼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01(05):140-141.

[3]孙敏,陈雪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4,04(03):242-244.

[4]史新洲.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5(09):150-151.

[5]赵镇芳,段香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20(08):1407-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