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患者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散光患者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研究

郑一卓张泽英

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散光患者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方法:收集成人散光患者22例,年龄为25-35岁,近视程度-0.25DS—-1.50DS,散光范围-1.00DC—-3.50DC,进行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的对比,对后期佩戴舒适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球镜度数无显著差异(2)柱镜度数差异均在0.25DC-0.75DC范围最常见。(3)柱镜轴位的差异;差异在6-10度范围最常见,有明显的差异。长期戴镜的舒适度比较显示,医学验光明显优于常规验光。结论:成人散光患者的验配应进行医学验光,以达到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效果。

关键词:散光;医学验光;常规验光

眼睛是人们日常生活使用频率最高的感觉器官,但是对于屈光不正患者,因屈光系统的疾患使其生活质量直接受到影响。特别是散光患者,他们主要有两大症状即视力降低和视物疲劳,有时还会产生视物变形、头痛,所以更为迫切地需要通过规范、准确的验光方法提高视觉质量。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22例散光患者分别进行医学验光和常规验光对比研究,探讨散光患者科学规范的验光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5~35岁散光患者22名,共38只眼,男女不限。近视程度-0.25DS——-1.50DS;散光范围:-1.00DC——-3.50DC。矫正视力1.0。所有病例均由同一验光师,用同一套设备先进行常规验光后再进行医学验光操作。

1.2.设备

VT-10型综合验光仪(Topcon公司,日本),RK-F1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Canon公司,日本),YZ24带状光检影镜(苏州医疗器械厂),灯箱,镜片箱。

1.2方法

1.2.1常规检查

所有患者均接受裂隙灯、眼底镜常规眼科检查,并测眼压,除外眼科器质性病变,如角膜炎、眼底病变等。

1.2.2常规验光程序

第一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眼位检查,主导眼检查),第二步:验光:经电脑验光和带状检影镜检影验光进行客观验光后,进行主觉插片,最后试戴20-30min,取得远用屈光结果。

1.2.3医学验光检查程序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始阶段):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眼位检查,主导眼等),电脑验光和带状检影检影验光。第二阶段(精确阶段):对初始阶段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精确,即用综合验光仪做主觉验光,包括初次MPMVA,初次红绿测试,JCC(交叉柱镜精确散光),再次MPMVA,再次红绿测试,双眼棱镜平衡等规范步骤。第三阶段(终结阶段):试镜架检查及试戴。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确定验光处方。

2结果

2.1球镜度数

球镜度数在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中无显著差别,见(表1),柱镜的差异见(表2),柱镜的轴位差异见(表3),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患者佩戴舒适度比较见(表4)。经过医学验光:给予试戴绝大多数患者一次成功完成验光过程,而常规验光在试戴过程常需要2-3次调整才能适应。在随访一个月后发现患者在后期配戴过程中,所有医学验光给出配镜处方,戴镜后没有出现的视疲劳,视物不能持久,复视等不适症状,常规验光所给出的配镜处方,配镜后常有戴镜后出现的视疲劳,复视等不适感。

表1球镜度数的差异(例数)

3讨论

从上述对比研究看出,常规验光与医学验光在精确度上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散光患者,他们主要有两大症状即视力降低和视物疲劳,有时还会产生视物变形、头痛,所以在屈光度的精确度方面要求更为严谨,散光患者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的状态下,而在常规验光过程中不能让受检者放松调节,因此易造成一定的误差,而主觉插片带有验光师个人的主观原因,使散光的度数不能客观准确的表示出来,而医学验光中的综合验光仪能尽可能让人眼合理雾视后,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调节放松。并通过初次MPMVA,初次红绿测试,JCC(交叉柱镜精确散光),再次MPMVA,再次红绿测试,双眼棱镜平衡等规范步骤判断出具有科学性验光处方。医学验光与常规验光在处方原则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常规验光在试镜过程中有一定的随意性,戴上镜片能看远清楚就行了,而医学验光处方根据调节功能,集合功能,眼位等情况确定镜片,使患者戴上镜片不仅能看清楚,更重在戴镜的舒适性,及对眼起到一定的保健功能,没有随意性。

随着视光学的发展,及视光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群认识到验配眼镜过程的重要性,传统的屈光检查已不能满足临床验光的需要,医学验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能更科学,更系统严谨的综合分析,出具科学合理的验光处方,达到不能看清楚,更能看舒适的效果。

总之,医学验光是建立在眼科医学和自然光学的基础上,可达到使散光患者看的清楚,舒服,持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瞿佳,姚进,刘泉等《眼镜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

[2]瞿佳,邓应平,杨智宽等《视光学理论和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106.

作者简介:郑一卓(1987-),女,四川简阳市人,民族:汉族,职称:国家二级验光技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近视防控手段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