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1

有效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

马立霜赵艳华

马立霜赵艳华

济南军区总医院保健三科山东济南250031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262-01

沟通属于人类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及产生联系的最主要交流方式。护理工作中的沟通主要指护患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是具有特殊群体性的患者及看护患者的家属。护理人员需要适当的应用沟通技巧去收集患者多方面的健康资料,并制定护理计划,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尽快恢复或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护理中的有效沟通方法

11尊重患者:学会尊重是人与人间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因此在护患日常交流沟通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将有效沟通建立在尊重患者前提下,细心且用心操作各项护理工作。只有护理工作人员获得患者信任和认可,才能够使得患者主动进行交流,进而实现护患有效交流沟通。

12语言技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把语言修养和交谈技巧的灵活运用。在与患者沟通前,应认真查阅病历资料及向主管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困惑等情况,以明确谈话的目的,运用各种交谈技巧,实施有效沟通。同时使用文明礼貌交往,会使护患关系得到良性循环,也是护患语言沟通的重要因素。

13抓准机会:护患的有效沟通还需要护理人员抓准时机,建立护患间信任。护理人员在日常与患者接触中,需要留意观察患者心理的变化,寻找合适时间和机会进行沟通交流。在合适时机中,指导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日常注意事项等。合适时机的交流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焦虑,而且能够建立沟通默契和护患间的信任,促进护患间有效沟通交流的开展。

2护理中有效沟通的对象选择

21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中,应用语言及肢体语言交流,使病人说出有价值的心理问题及顾虑,了解患者心理上的变化,针对病人的疾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讲解。加强并促进患者积极参与,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进而提升患者战胜疾病自信心。日常的护患沟通交流中,护理人员在回答问题时需要以客观心态解释和处理问题,提升护患间信任感。

22与家属的有效沟通:在患者疾病治疗期间,家属和朋友心理上的支持,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和家属进行合理沟通,沟通时需要耐心、细心和积极,缓解家属心理负担,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感,争取获得家属最大支持及帮助,共同进行患者心理负担缓解的开展。在给患者直接的讲解之外,也应给家属以正确的讲解,解除疑惑,并给予实际的有针对性地有效支持。所以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进行有效的患者沟通,而且需进行有效的家属沟通,才能够实现护理工作中的有效沟通。

3讨论

护理人员扎实的专业知识属于有效沟通的前提,熟练专业技巧是建立并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合格的护理人员应注重并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升,不断进行新知识掌握,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护患间的有效沟通,从而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配合护理工作。

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包括:①开场技巧,有礼貌地称呼对方,自我介绍说明目的,使病人得到满意的回答,并根据不同病人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②掌握聆听的技巧,在交谈中要全神贯注倾听,不随便打断、插话,讲内容听清楚,抓住关键耐心解释。③换位思考,了解对方内心世界并将了解的内容传达给对方的一种能力,是沟通和心理辅导技巧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综上所述,进行护患间有效沟通需要以尊重为基础,抓准机会,结合患者性格特点,注意日常礼节性用语和交流,细心认真的关心患者,并注重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交流,实现护患的有效沟通,进而提升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3

[2]张艳.有效沟通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4(z1):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