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湿包原因分析及环节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湿包原因分析及环节质量控制

赵丹1胡雅静2

1.西安一四一医院消毒供应室;2.门诊部

摘要:目的探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中形成湿包的各种原因及改进措施,降低灭菌包湿包率,从环节上控制灭菌物品的质量安全。方法对我院2017年9-12月份及2018年1-3月份的湿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组对比,比较两组湿包率、原因,拟定改进对策。结果通过对造成湿包的装载因素、蒸汽质量等原因的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结果湿包率下降了0.23%,下降率达到62.2%。极大的减少了湿包的发生,保障了器械、物品外包装的屏障作用,从环节上阻断了外界微生物通过潮湿的“液体通路”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1]。结论通过对湿包原因的环节质量控制,降低湿包率,提高脉动真空灭菌工作效率,保障器械供应的高效性、及时性,阻断了灭菌包二次污染途径,保障了患者诊疗过程安全,并有效控制人力、耗材。

关键词:脉动真空灭菌器;湿包;原因分析;质量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本科室资料进行整理,及对临床科室问卷调查方式,将我院2017年9-12月及2018年1-3月份的湿包数据进行整理,发现2017年9-12月份我院共计灭菌包裹9401个,湿包数为35个,湿包率为0.37%;2018年1-3月灭菌包裹共计7059个,湿包数为10个,湿包率为0.14%。

1.2湿包原因分析

通过对造成湿包的各种因素统计、分析,发现造成湿包的主要原因如表1所示:

表1改善前后湿包相关因素比较

1.3.1湿包主要原因集中在装载因素:灭菌物品装载位置错误,紧贴灭菌器内壁或锅门,锅体产生的的冷凝水,在干燥阶段不能完全汽化而导致湿包;灭菌包装载容量过紧、过密,包与包之间重叠挤压,影响湿蒸汽的抽出;盆、盘、碗类器皿没有斜放且开口没有朝向一侧;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没有倒放或侧放,导致冷凝水不能被排出。

1.3.2包装因素:包内金属器械件数较多,易产生冷凝水且不易气化;器械和盆、盘、碗没有单个包装或放置不当;器械间无吸湿纸或吸湿巾。

1.3.3卸载因素:卸载物品放置于冷风出口;急于卸载,未经冷却或冷却时间<30分钟;未冷却的物品放置于冷的台面或者无菌柜内。

1.3.4蒸汽质量:蒸汽含水量高:灭菌器需要提供干燥的饱和蒸汽,如果蒸汽含水量过高,饱和度低,当进入炉内时便会打湿灭菌包。

1.3.5灭菌器排放冷凝水故障

1.3.6此外,由于干燥时间不够、外界环境温差影响、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均可导致湿包现象的发生。

1.4改善湿包的对策

1.4.1改善装载方式;使用专用的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应留有2.5cm的空隙;尽可能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改造现有的纸塑类包装物品的装载篮筐,使包与包之间建立实际的隔离,不相互粘贴,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的排出;注意灭菌包不能接触灭菌器内壁,这样可以减少装载不当,包与包之间摆放过紧过密,空隙太小,甚至没有空隙,抽真空效果差[2]形成的湿包现象。

1.4.2改善包装方法;手术器械尽可能摆放到篮筐或有空的托盘内进行包装;盆、盘、碗类器皿与手术器械分开包装;包内器械件数较多时器械之间加放吸湿纸或吸湿巾,降低冷凝水的产生;盆、盘、碗等没有单个包装时应开口方向一致,器皿间应用吸湿纸或吸湿巾隔开;灭菌包包装不宜过紧或过大,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kg,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cm×30cm×50cm;清洗后的器械、物品应完全干燥后方可进行包装。

1.4.3保证蒸汽质量。安装汽水分离器;适当延长排放冷凝水的时间,给予锅体充足的预热时间,一般不小于20分钟;采用集中供气式高压蒸汽灭菌的应做好室外管道的保温措施即养护,降低输送过程造成的蒸汽质量下降;保证卸载环境符合要求,灭菌结束后打开锅门,当锅内温度下降<70℃-80℃时再拉出卸载车,卸载物品不应放置于冷风出口;冷却时间应>30分钟;物品未彻底冷却时不宜放置于冷的台面或者无菌柜内。

1.4.5定期的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定期的真空泵性能检测,保证充足的负压抽吸能力,定期排放真空泵内产生的积水;定期检查灭菌器疏水阀、内室挡板、汽水分离器性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湿包的发生。

1.4.6当灭菌超大超重的器械包时,应选择干燥时间长的灭菌周期,而不是遵循常规的灭菌周期。

1.4.7人员培训:针对灭菌湿包发生的各个环节,逐个岗位进行针对性培训,规范操作流程、细化质量标准,尤其是消毒员逐一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5.0软件分析,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两组数据间采用卡方检验,X2=7.886,P=0.005,P<0.0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见表2)。

表2改善前后湿包率比较

2结果

2017年9-12月份我院共计灭菌包裹9401个,湿包数为35个,湿包率为0.37%;2018年1-3月灭菌包裹共计7059个,湿包数为10个,湿包率为0.14%。说明制定有效的环节质量控制后,湿包率明显下降。从环节上阻断了由于器械二次污染造成的院内感染的发生。

3结论

通过对造成湿包的装载因素、包装因素、蒸汽质量、设备原因、冷凝水排放不彻底等原因采取环节质量控制、改进,可以明显降低灭菌包的湿包率,提高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工作效率,保障器械供应的高效性、及时性,阻断了灭菌包二次污染途径造成的院内感染,保障了患者诊疗过程及生命安全,同时有效控制了重复灭菌造成的人力、耗材成本的浪费。完善了器械、敷料包装流程及质量标准;修订了消毒员岗位职责及细化了消毒、灭菌一级质控要求;与设备科、后勤供气部门建立了良好有效的沟通机制;提升了员工业务素养及创新能力,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继梅,湿包发生的原因与预防〖J〗,医药前沿,2013.22(02).361-362

[2]金梅英.冯其君.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与控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