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输配电线路安全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讨输配电线路安全控制

苗立仁1韩军2张保国3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扎兰屯市供电分公司内蒙古扎兰屯市162650

摘要: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保证,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从输配电线路合理结构设计和输配电线路外部破坏防范两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水平,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绝缘子;防雷

一、影响输配电线路运行的因素

1.1对造成线路故障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因自然外力破坏造成的线路故障占51%。高中压配电线路受雷击影响较为严重,占自然外力破坏因素的95%,占全部故障的48.2%,是造成输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

1.2人力破坏是造成线路故障的第二大因素,占26%。比如,在埋设有电力电缆的地面上施工对电缆绝缘造成机械损伤,在架空线路下方施工导致机械接触导线造成故障,架空导线因缠绕异物造成短路或接地等情况。

1.3自身因素造成的线路故障也不容忽视,约占23%。设备自身容易出现故障的主要有电瓷元件、电力变压器、避雷器、电缆头、各类线夹、铁件等。

二、绝缘子的防污

户外绝缘子,常年受到工业污秽或自然界盐碱、飞尘的污染,在毛毛雨、雾或湿度大的天气条件下,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尘埃被润湿,表面电导剧增,使绝缘子的地漏电流剧增,其结果使绝缘子在工频和操作冲击电压下的闪络电压(污闪电压)显著降低,甚至有可能使绝缘子在工作电压下发生闪络。对于运行中的线路,为了防止绝缘子的污闪,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2.1对污秽绝缘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扫,或采用带电水冲洗,可有效地减少或防止污闪事故。装设泄漏电流记录器,根据泄漏电流的幅值和脉冲数来监视污秽绝缘子的运行情况,发出预告信号,以便及时进行清扫。

2.2在绝缘子表面涂一层憎水性的防尘材料,如有机硅脂、有机硅油、地蜡等,使绝缘子表面在潮湿天气下形成水滴,但不形成连续的水膜,表面电阻大,从而减少了泄漏电流,使闪络电压不致降低太多。

2.3加强绝缘和采用防污绝缘子。加强线路绝缘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绝缘子串中绝缘子的片数,以增大爬电距离,但只适用于污区范围不大的情况,否则很不经济,因增加串中绝缘子片数后必须相应地提高杆塔的高度,采用专用的防污绝缘子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因为防污绝缘子在不增加结构高度的情况下使泄漏距离明显增大。

2.4采用半导体釉绝缘子。这种绝缘子釉层的表面电阻为10.6~10.8Ω,在运行中利用半导体釉层流过均匀的泄漏电流加热表面,使介质表面干燥,同时使绝缘子表面的电压分布较均匀,从而能保持较高的闪络电压。

三、对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保护措施

3.1防雷措施

一般来说,衡量输配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主要用2个指标来衡量:首先是看耐雷水平,即雷击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烙的最大电流幅值;其次是雷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所以要提高防雷水平,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好防雷工作:使输电线路不直击受雷;线路受雷后绝缘不发生闪络;闪络后不建立稳定的工频电弧;建立电弧后不中断电力供应。可以采用下列措施:

(1)实施防雷改造。雷电属不可抗拒外力。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完善线路防雷手段入手,提高线路防雷水平。对于雷区线路,可以结合大修技改及城农网改造计划进行防雷改造,如加装避雷器、架设避雷线、加装杆塔接地极等。规范线路管理。线路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实施。电缆工程竣工后,现场应设立明显标志。通过GPS采集关键坐标点录入GIS系统,并且应有规范的书面工程资料。标志、资料不全的,立即按规范设置和整理。

(2)架设避雷线。主要是防止雷电直击导线,此外,对雷电流有分流作用,减少流人杆塔的雷电流,使塔顶电位下降;对导线有耦合作用.降低雷击杆塔时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对导线有屏蔽作用,可降低导线上的感应电压。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一般要全线架设避雷线;

(3)除了上诉所提到的防雷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达到输配电线路防雷的效果: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耦合地线;采用不平衡的绝缘方式;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装设自动重合阐;装设排气式避雷器;加强绝缘。

3.2防风措施

(1)加强、加固杆塔的基础。检查杆塔基础是否下沉、外露,埋深是否足够,杆塔本体是否受到破坏,若不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杆塔的完好性、安全性,这是防止倒杆塔的有效措施。特别要注意终端塔、转角塔的加强、加固。

(2)增加耐张杆塔数量。为了避免在较大的台风中,因线路中的薄弱环节导致整条线路出现大面积倒杆现象,应该增加线路中耐张杆塔的分布,如,每5基杆塔间形成一个耐张段。

(3)增加线路中防风拉线的密度,如每隔2—3基直线杆安装一组防风拉线。该项措施在提高线路防风能力方面有着很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经常被台风袭击的海南沿海地区非常实用。

3.3强化设备管理。

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增加电网科技含量。断路器、分段开关等设备宜实现无油化,使用真空免维护型较佳;推广绝缘导线、电缆线路供电,推广冷缩预制式电缆终端、合成氧化锌避雷器。杜绝不具备资质的设备入网,运用预防性试验、安全检查等多种手段,确保入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线路事故。

3.4保障工程质量。

不但要重视大型主设备的安装质量,对没备线夹、开口销等小型辅助性材料也应注意其选型和安装使用方法,避免线夹因不正常受力折断、接触不良或脱落等原因造成线路事故。重视线路工程的基础施工质量,防止杆塔倾斜和倒杆事故。重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敷设方式、埋设深度必须符合规程要求。保证与其他设施的安全距离,敷设后的运行标志要齐全明显,保护管要有防割伤电缆措施。

3.5创新管理机制。

完善规章制度,创新考核体系,根据“四不放过”原则对发生的事故认真检查,分析原因,严肃奖惩。积极开展岗位培训,提高运行管理技能,确保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输配电线路的防风工作

在夏秋季节经常容易遭受台风侵袭,且往往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文昌供电局长期以来的运行经验,为了减少台风对电网的影响,降低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加强、加固杆塔的基础。在台风季到来前检查杆塔基础是否下沉、外露,埋深是否足够,杆塔本体是否受到破坏,若不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杆塔的完好性、安全性,这是防止倒杆塔的有效措施。特别要注意终端塔、转角塔的加强、加固。

4.2增加线路中防风拉线的密度,如每隔2~3基直线杆安装一组防风拉线。该项措施在提高线路防风能力方面有着很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经常被台风袭击的海南沿海地区非常实用。

4.3加强线路的巡视。检查铁塔、铁横担锈蚀程度;检查支撑绝缘子是否有裂纹;检查线路、避雷线、拉线、引线是否锈蚀、松股、断股、损伤或闪络烧伤;检查线路弧垂是否正常;检查导线线夹、导线与绝缘子的绑线是否松动;检查线路对地、周围建筑物、树木和对其他交叉跨越设施的距离是否足够。有不符合规程规定要求的,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更改。在巡视时要特别注意树木与线路的距离,由于树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它们在风中的摆动幅度较大,尤其风害到来时常被折断,甚至整棵被拔起,对线路的威胁很大。

4.4增加耐张杆塔数量。为了避免在较大的台风中,因线路中的薄弱环节导致整条线路出现大面积倒杆现象,应该增加线路中耐张杆塔的分布,

结束语

在今后10Kv输配电线路的运行中,要注意做好安全的防范措施,确保10Kv输配电线路能够稳定安全运行,提高10Kv输配电线路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海亮.浅谈10kV配电线路的常见故障及对应措施.广东科技;2010(2).

[2]邓鹤鸣.10kV配网带电作业安全评价方法.水电能源科学,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