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抗凝药物对预防腰椎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两种抗凝药物对预防腰椎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盛赛花

盛赛花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南通226005)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氯吡格雷与依诺肝素预防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60例择期腰椎手术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n=30)和依诺肝素组(B组,n=30)。分别于术后6h和12h开始口服氯吡格雷和注射依诺肝素;均于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停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检测血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术后记录48h引流量,术后7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下肢DVT形成和肺栓塞发生。A组术后48h的引流量,术后7d肌肉静脉血栓发生率及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较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无切口周围血肿、消化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预防腰椎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效果与依诺肝素相当,且安全有效。

【关键词】氯吡格雷;依诺肝素;深静脉血栓;腰椎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063-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特别对于关节置换等大型手术,术后的DVT的发生率高达45%~80%[1]。氯吡格雷作为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抗凝药物,国内有报道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2],但氯吡格雷预防腰椎手术后DVT形成的治疗未见明确报道。本文使用氯吡格雷与依诺肝素对预防腰椎术后DVT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骨科收治的择期腰椎手术患者60例(须具有以下任一项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病史、术前凝血功能异常、D-二聚体增高、手术时间可能较长、年龄大于60岁、术后卧床时间大于7d、恶性肿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41~83岁,平均(61.3±16.7)岁。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n=30)和依诺肝素组(B组,n=30)。排除对象:术前超声检查已发生DVT者、下肢静脉曲张者、已发生过下肢血栓者、术后伴有活动性出血或有高危出血倾向者、对依诺肝素和氯吡格雷药物过敏或耐受性差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式、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给药方法

A组患者术后6h开始服用氯吡格雷50mg/d,至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停药。B组患者术后12h皮下注射依诺肝素4000U/d,至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停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术后用药与住院时间、48内引流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和凝血功能检测,包括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确有无下肢DVT发生。观察术后有无切口周围血肿、消化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资料使用SPSS17.0软件完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引流量比较

A组术后48h引流量87~290mL,B组术后为75~300mL,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肌肉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下肢的DVT形成和肺栓塞发生。A组发生肌肉静脉血栓4例,其中2例小腿肌肉轻微胀痛,1例症状不明显;B组发生肌肉静脉血栓3例,其中1例小腿肌肉胀痛,2例症状不明显;两组小腿肌肉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术后凝血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D-二聚体、PT、APTT均无显著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见切口周围血肿、消化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

3.讨论

下肢DVT是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并发症,栓子脱落随血流运行可引起的心、脑、肺等诸多重要器官脏器的栓塞,严重者可致死、致残,危害较大。研究表明,不同腰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约为1.5%~15.5%[3]。有学者对脊柱术后发生血栓的104篇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发现脊柱外伤手术(6%)和脊柱矫形手术(5.3%)后DVT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脊柱择期手术(2.3%),而合并有脊髓损伤术后的DVT发生率可高达10%以上[4]。依诺肝素是目前临床上预防DVT形成最主要的治疗药物,其安全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但该药需每日行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又易出现瘀点、瘀斑和皮下血肿[5],且有些患者惧怕疼痛而不易接受。尤其对于出院患者,如若还需继续治疗,须至当地医院或诊所接受皮下注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患者造成相当不便,甚者会中断抗凝治疗。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满足上述患者的需要。氯吡格雷能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和血栓形成[6],已有较多研究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

文中氯吡格雷组DVT发生率10%,依诺肝素组DVT发生率7.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两组预防腰椎择期手术后DVT疗效相当。回顾性分析[7]目前的两种抗凝方案的疗效,即依诺肝素抗凝方案和氯吡格雷抗凝方案,结果表明氯吡格雷在抗凝疗效和出血等方面的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当,该结论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临床工作中,因担心脊柱手术后出现刀口出血、椎管内肿瘤等并发症,限制了术后抗凝剂的应用。本文中,术后48h引流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均未见切口周围血肿、消化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表明腰椎择期手术后应用氯吡格雷和依诺肝素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目前单独使用氯吡格雷预防脊柱择期手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治疗方案尚未见报道。因此,目前尚无氯吡格雷在脊柱择期术后的使用时间、剂量的治疗指南。本文考虑到临床工作中患者的实际情况,许多患者出院后不能定期至门诊复查凝血指标和下肢血管超声,故本文中选择术后第7d进行凝血指标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距手术时间较短,与个体DVT形成的时间存在偏颇,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若进行住院患者术后系统跟踪随访从而对两种药物进行长疗程的比较,研究结果会更加严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鹏,侯秀伟,胡军华等.后路经关节突截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所致后凸畸形[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44-146.

[2]茅云伟.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2):121-122.

[3]林加阳,李钿,徐耿填等.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121-123.

[4]于海龙,冀晓薇,李亚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159-161.

[5]朱建忠.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7):134-137.

[6]潘凤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33-34.

[7]黄毅.5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