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科学护理政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1

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科学护理政策

徐兰

雅安市人民医院儿科

小儿手足口病是指多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症状为口、手、脚疱疹或皮疹的疾病,夏季为疾病的高发期。小儿手足口病常由多种病毒感染造成,感染性强,易反复发作,一旦被确诊为手足口病,除进行常规的治疗以外,还需要在家庭中实施科学护理,避免二次感染的发生[1]。家长在家庭中对患儿进行有正确的护理,对患儿的愈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从七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讲解。

发热护理:小儿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为发热(38~39℃),当孩子出现发热症状后且低于39℃时,应首先采取擦涂酒精、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服用布洛芬等退烧药,同时可采用退热贴进行退热。发热期间内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当患儿长期处于较高体温时,要入院治疗。

皮肤护理:发病中期,儿童嘴巴周围、手脚等部位会出现红点、疱疹。儿童的指甲要剪短,必要时使用干净的棉布包裹双手,避免疱疹被抓破造成感染。疱疹会变大,积水并结痂,若疱疹破裂可使用抗生素药膏或0.5%碘伏涂抹消毒,防止发生感染。臀部的皮疹,要特别注意卫生清洁,保持干燥,大小便及时清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发热出汗后要用温水清洗,水温37℃为宜,过高的水温会使患儿皮肤瘙痒加重。患儿使用的衣服、被褥要干燥、柔软,尽量降低对皮肤的刺激[2]。

口腔护理:患儿多出现口腔疱疹,维持口腔清洁,饭后使用多贝尔液进行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婴幼患儿用无菌棉签蘸取0.9%NaCl无菌水溶液清洗。溃烂严重的患儿使用溃疡散促进溃疡愈合。对患儿的奶嘴、餐具要煮沸消毒后使用,避免二次感染。

饮食护理:患儿生病期间内,食欲下降并伴随呕吐。要营养均衡、饮食清淡,多吃高热量、蛋白丰富、易消化的流食。禁食冰冷、辛辣食物和鱼蛋海鲜等发物食品,避免溃疡面增大。若患儿溃疡严重难以进食需要及时输液以补充营养需求。

心理护理:对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加强宣传力度,向家长普及相关知识,使家长充分了解该疾病、并在疾病发生时能够采取有效的对策,降低紧张、焦虑情绪的发生。患儿生病后因皮疹、溃疡等带来疼痛,同时不能够继续社交、去幼儿园,此时患儿往会产生烦躁、忧虑等行为,患儿家长要适时鼓励、表扬患儿,多陪伴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培养其兴趣爱好,使患儿心情愉悦,有助于康复。

环境护理:保持家里环境的干燥,勤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不可过凉过热。每天可采用乳酸熏蒸的方法对空气进行消毒,乳酸用量为2mL/平方米。家长应减少患儿房间的进出次数,保证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患儿使用过的物品要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儿童的衣物、被子等要常在阳光下暴晒2h杀菌。手足口病的患儿,在两周内禁止带到幼儿园等公共场所,防止人群密集,空气流通性差而发生传染。同时应注意应加强患儿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总之,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源为多种病毒,目前的治疗方法中,仍缺乏特效药物,具有病情急、易传播的特点,爆发后无有效措施进行预防[3]。因此应加强传染类疾病知识的普及,不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的场所,远离传染源,采用多种家庭护理方法,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好啦,各位家长,经过本文的阅读,是否对手足口病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喃?

参考文献:

[1]杨晓新.居家隔离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家庭护理指导[J].双足与保健,2018,27(07):104-105.

[2]吴梅娇,侯海连,陈丽娇.家庭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2):103-104.

[3]李治玲.手足口病患儿家庭护理综合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9):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