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汪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汪华

汪华

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228

【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分为常规开颅组与微创手术组各31例,常规开颅组实施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组则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Bartha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与同期常规开颅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患者术后2周、4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更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微创手术组术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与常规开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血肿清除量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满意,手术快捷且术创较小,术后不易出现并发症,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传统开颅手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疗效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病情晚期一种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脑出血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给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本研究以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为对照,观察分析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组病例病情均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1例:常规开颅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3.4±4.1)岁;其中基底节外侧区出血13例,小脑出血6例,基底节内侧区出血8例,脑叶出血4例;出血量26~64ml,平均(38.9±5.1)ml。微创手术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3.3±5.8)岁;其中基底节外侧区出血12例,小脑出血6例,基底节内侧区出血9例,脑叶出血4例;出血量29~65ml,平均(39.6±4.4)ml。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开颅组患者出血后3~6h内接受血肿清除手术,全麻插管麻醉处理后选择在出血区域做一骨窗切口,面积为4.0cm×5.0cm,呈马蹄形。注意保护血管区和主要功能区,切开皮质层并显露血肿,抽吸血肿块后置管引流并闭合颅腔[2]。

微创手术组微创手术组手术时机为出血6~48好、内,术区备皮并利用CT扫查明确出血部位,计算穿刺深度。常规消毒并行局部麻醉,于头皮做垂直穿刺,穿刺针经电钻驱动穿过硬脑膜以及颅骨,此时更换为钝圆头针芯,术者手动操作穿刺针钻插至血肿中心位,接引流管抽吸血肿。注意首次冲洗量应控制在血肿总量的一半以下[3],配置生理盐水+盐酸肾上腺素液反复冲洗血肿部位,注入2~5万U尿激酶液化血肿并夹闭引流管。等待4h后再次开放引流,每天1~2次。根据血肿剩余情况予以稀释处理和抽吸。术后两组常规给予水电解质平衡、氧自由基清除、脱水降颅压以及预防肺部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4]

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量以及术中出血量,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共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三个等级。统计术后两组感染以及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见表1。

微创手术组术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与常规开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血肿清除量无显著差异(P>0.05)。

表1两组手术情况对比(?x±s)

注:两组数据对比aP<0.05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病情较为急骤、危重,若未及时救治往往会引起不良预后。脑出血后血肿占位导致颅腔内压相应升高,由此引起脑组织以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造成残疾以及死亡等严重不良后果。临床以往多采用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该术式属于开放性手术,术创较为严重,手术用时较长,容易引起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有研究[5]表明,行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预后较传统开颅手术组更好,且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组术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与常规开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血肿清除量无显著差异(P>0.05),这与既往文献报道相符。微创手术组患者术后2周、4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更优于常规开颅组,说明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并且术创程度较轻,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满意,手术快捷且术创较小,术后不易出现并发症,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薛建荣,黄河清,陈家康等.立体定向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8,21(3):171-173.

[2]韩文涛,邓勇,张恭逊等.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0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7,20(5):300-301,309.

[3]黎军,姜德华.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07(4):207-208.

[4]何升学,张玉海,朱侗明等.水分离技术在经侧裂岛叶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的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08(3):136-138.

[5]曹英肖,王风聚,刘振波等.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围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8):82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