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唑嘌呤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硫唑嘌呤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观察

陈晓娟

陈晓娟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南平353000)

【摘要】目的:探讨硫唑嘌呤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及跟踪随访的重症肌无力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对比该组患者治疗有效性以及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该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死亡人数为1例,死亡率为3.13%;出现并发症人数为2例,均为消化道溃疡,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时采用硫唑嘌呤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硫唑嘌呤;甲基强的松龙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106-01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的AchR受到抗AchR抗体破坏,导致突触后膜破坏和AchR减少,主要表现为局部或者全身骨骼肌无力,活动后的易疲劳性。该种疾病可发于各个年龄段人群,统计资料显示女性患者人数是男性的1.5倍[1]。我院在治疗该种疾病时采用联合治疗措施,即将硫唑嘌呤和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使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及跟踪随访的重症肌无力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13例(其中24例为I型,6例为IIa型,2例IV型)。患者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43.6±2.5)岁,病程在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6±0.4)年。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硫唑嘌呤联合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即取500mg甲基强的松龙溶入250ml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d;再减量至120mg/d,静脉滴注2天,改为醋酸泼尼松片,晨顿服,并根据症状逐渐减至维持量,一般降至15~30mg/2d,维持1年后再经过数月逐渐减量停药。治疗开始即可联合硫唑嘌呤,从50mg/d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到2~4mg/(kg?d),分2~3次给药,并维持1~2年。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白细胞、肝肾功能,并注意保胃、钾钙等微量元素的补充。

1.3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眼外肌、眼球活动度、球肌、四肢肌、呼吸肌的疲劳状况等指标。治愈:患者的肌无力症状基本消失,停药后6个月没有复发的情况,且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在95~100%之间;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肌无力症状明显缓解,但仍需维持治疗预防复发,指标改善幅度在81~94%之间;有效:患者的肌无力严重度记分降低幅度在0~2分之间,改善幅度在51~80%之间;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改善幅度在50%以下[2-3]。以治愈、显效和有效为总有效,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中治愈人数为18例(56.25%),显效人数为6例(18.75%),有效人数为5例(15.63%),无效人数为3例(9.37%),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死亡人数为1例,死亡率为3.13%;出现并发症人数为2例,均为消化道溃疡,并发症发生率为6.25%。

2.2患者治疗前后的绝对评分情况

3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前绝对评分为18.5±3.0,治疗后的绝对评分为24.2±1.5,与治疗前相比,评分得到显著的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获得性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发生推测与病毒感染有关。因病毒感染导致胸腺内肌样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脱落,而这些脱落的AchR产生抗体,抑制神经-肌肉之间的接触,阻断正常信息传递,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病症。在发病过程中既存在细胞免疫依赖性同时又有补体直接参与。

在临床治疗过程最常用的为胆碱酯酶抑制剂,该类药物能够增加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浓度,从而快速缓解肌无力症状,但该药物为对症治疗而非病因治疗,故不能阻止病情进展。甲基强的松龙是一种合成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过敏活性,起效快,通过静脉及肌肉注射的方式能够快速分解,维持的时间较长[4],是治疗MG的一线药物。硫唑嘌呤也是治疗MG的一线药物,为免疫抑制剂,进入患者体内可以快速且有效的抑制T、B两种淋巴细胞的表达,特别是T细胞,可阻断丝裂原诱导的反应以及抗体反应,以达到抑制和治疗的目的。医学研究证明硫唑嘌呤可作为长期免疫抑制剂持续治疗MG患者;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硫唑嘌呤在治疗MG时能够改善约70%以上的患者病情,其缺点是起效时间较为缓慢,平均起效时间为(7.3±1.2)个月,若在治疗中联合其他药物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硫唑嘌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功能恢复优于单用激素者,显著的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率,本次实验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

综上所述,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时联合使用硫唑嘌呤和MP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因此值得临床治疗种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凌亚兴,肖卫民,王志海.甲基强的松龙合并硫唑嘌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4(1):449-450.

[2]孔祥林.血浆置换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观察[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8(4):27-28.

[3]张晓琳,陈炯华,王永生.环磷酰胺治疗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17(8):198-199.

[4]YasserAljabi,AmrEl-Shawarby,DerekTCawley,etal.Effectofepiduralmethylprednisoloneonpost-operativepainandlengthofhospitalstayinpatientsundergoinglumbarmicrodiscectomy[J].TheSurgeon,2015,13(5):24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