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黄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黄丹

黄丹

(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三台小学校广安6380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其整体素质,我们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小学生的自学兴趣,教师必须使之乐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3种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在阅读课文时,要使学生懂得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境引境: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日月潭》《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3、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趣,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大江保卫战》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1、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

(1)、指导预习方法。预习要放在课内进行,一般在培养的起始阶段,每教一篇课文之前安排一节预习课,教师对学生指导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会思考会阅读上。

(2)、提出预习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要学生在预习时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畅,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要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些课文有中心句,可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捕捉佳词警句,并对这些词句作初步的评析。

(3)、提供预习提纲。为了激起学生的预习兴趣,指引学生正确的思路,可以提供预习提纲,让学生看问题去预习课文。

例:《黄山奇石》一课的预习提纲:

①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闻名中外形状奇特陡峭笑呵呵尽管

③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石头的名称?(用笔划出)奇石之名都与该奇石的形态有关,想想人们为什么给这块石头取这一名字?

预习提纲应精心设计,要努力做到四点:一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的实际。二要有启发性,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质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三要有趣味性,对课文的预习提纲要富有乐趣。四要难易适当,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占很多篇幅。

(4)、预习要有检查。跟任何工作一样,有布置就得有检查。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要做到三次检查。第一次是学生自学时巡视,及时指出犯错误之处和解答疑难。第二次是学生自学后,对学生的预习,按提纲检查,纠正读音和字形上的错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便在教学时弥补不足。第三次是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答疑,当学生提出带有普遍性的疑问时,可放在讲读课文时再解决,而不要急于肤浅地回答,以免学生一知半解。

2、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3、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写归写,想归想,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因此,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学效率,而且能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良好的习惯,大都是由自制和自我训练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在我们疏忽时,蓬勃地发展起来,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五个认真”和“三个坚持”。五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检查的习惯,认真复习的习惯。三个坚持——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多看课外书习惯。

总之,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全方位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