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质量

张嫒

张嫒

(宁夏盐池县高级中学,宁夏盐池751500)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94-01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课前多准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鉴赏能力;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修养;通过欣赏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鉴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有效手段上好音乐鉴赏课。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鉴赏课,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呢?下面仅就个人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看法。

一、课前要精心准备

1.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关的。

音乐作品及资料引发学生对题材的关心,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准备相应的材料。

2.提高备课质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音乐教学活动,需要音乐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其中包括音乐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音乐作品的素养等。高中音乐鉴赏课涉及大量的中西音乐史知识,教师必须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些是备课的基础,加强了备课,才能驾驭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的进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备课很重要,我们可以充分积累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不备课会造成教师课堂术语表达不准确,提问方式不恰当,教师讲课的随意性。这种不严谨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备课,不要凭经验去上课。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的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象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它捷径的。

2.学习有关音乐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乐曲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那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三、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和义务教育阶段都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表演导入法、律动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电影导入法等。

2.多种鉴赏法的合理运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关键。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智力发展程度较高,在音乐鉴赏中如果一味的为鉴赏而鉴赏,容易使其感觉乏味而失去兴趣。因此,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应选择合理的鉴赏法。常用的鉴赏法有:比较法、体验法、演示法、探索法、表达法、强化法、联想法等。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涉及的知识面宽而广。需要大量声像资料,这个特点就使得音乐鉴赏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更多的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如果一节课让学生听书上的曲子,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让上好音乐鉴赏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

我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中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音乐”概念还停留在“音乐就是唱歌”的水平上。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上,音乐课就是随便唱几首歌就行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作业多,文化课压力较大,音乐课开设的也不充足,学生对许多基本的音乐理论概念、术语、作品都不了解。这样会让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我采取让熟悉作品的同学先介绍作品再由我补充。再欣赏一些学生都陌生的作品,让学生聆听、讨论、评述、判断进而达到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让教学效果显著。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地开展音乐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豪泽尔.《艺术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