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影响

肖冬梅

肖冬梅(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九江332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095-02

【摘要】目的提高早中期老年痴呆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于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住院满3个月以上的40例早中期痴呆病人,住院期间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综合能力训练、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综合性护理干预后的早中期痴呆病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明显提高。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痴呆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1]。老年性痴呆是指老年期发生的痴呆,是由于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器质性损害引起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使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持久、全面的智能减退,表现为记忆、计算、判断、注意、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工作能力丧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对痴呆尚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但倘若痴呆早中期能提供优质性护理服务,可延缓痴呆的进程,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此,从2011年4月到2012年3月,我们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综合能力训练、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现将临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

选择2011年4月到2012年3月入住在我院老年精神科的痴呆病人满3个月以上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0~92岁,平均77.8岁,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学10例,初中13例,高中及以上15例。平均病程2.2~.6年,均符合CCMD-3痴呆诊断标准[2]。

2方法

2011年4月科室全面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自从病人入院开始制定护理计划,如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运动锻炼、沟通交流等,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3个月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比较各项指标,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早中期痴呆患者的生活影响。

2.1综合能力训练

2.1.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选择病人熟悉的与日常生活方式密切联系的内容,如进食、穿衣、洗漱、沐浴、如厕、家务等进行训练,先叙述并示范,然后让病人模拟,每日活动安排从简单到复杂。

2.1.2认知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包括:①现实训练:主要为时间、空间、人物定向力训练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②记忆训练:训练患者记忆某项内容,如隔一段时间提问患者,如能成功回忆,间隔时间延长1倍后再让患者回忆,如不能成功记忆,则间隔时间缩短一半后再提问(或对训练内容数量进行增减),反复训练,直到患者能够记清为止;③计算能力训练:100以内简单加减法计算;④语言训练:采取复述、提问等方式,让患者回答简单的问题,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

2.1.3运动锻练:运动锻炼主要为坐位体操,每次完成2遍。其中全身运动为拍打胳膊、腿部作为热身活动;颈部关节活动度训练为前屈、后仰、左弯、右弯、左右旋转;上肢运动训练为击掌、握拳、腕关节屈伸运动、扩胸、上抬运动;腰部关节活动训练为左右侧弯、左右旋转;下肢活动训练为抬脚后跟运动、原地踏步、漫步等。

2.1.4沟通交流:活动时,介绍患者的姓名和特征,以后每次活动再选择性强化;评估患者之间的关系,将关系较好的患者安排在一起;鼓励患者表达,尽可能让有能力的患者协助主持活动;工作人员与患者交流时,除语言沟通外,尽可能多采取肢体语言和抚触等非语言沟通;尽量多运用表扬和赞赏性目光交流等方法唤起患者的情感。

以上内容每周训练2~5次,每次30分钟。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依病人的联系性质适当增减时间,根据病人的进步与不足,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理解,使其有足够的信心参加训练,训练进度因人而异,不急于求成,以免产生负面情绪。

2.2心理护理

痴呆患者虽然丧失了一部分记忆能力,但是患者依然有许多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对患者尊称,使他们感到被尊重与关怀,尤其要善于发现患者的进步,对其一些微小进步给予表扬,增强患者的成就感。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并用语言鼓励他们,要求家属经常探视,多与患者交流,多表示关心和体贴。通过组织文体活动促进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以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教他们一些游戏,如打扑克或下跳棋等,培养乐观情绪,延缓疾病的发展[3]。

2.3安全护理

痴呆患者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一切应激源,不得使用命令性语言,应用温和委婉的话语对患者进行劝导,为减少患者出现异常行为,应尽可能按其原有的生活习性为患者布置房间,使其感受到家的氛围,并经常为患者播放轻音乐,帮助其放松身心,满足患者的需要。针对痴呆病人最为常见的误吸、误服、跌倒、走失、烫伤、自伤或伤人的安全问题,对病人及生活护理员进行安全护理知识指导,以降低病人住院期间安全问题的发生率。

2.4健康教育

具体内容包括:入院介绍,简介与痴呆相关的知识,如痴呆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药物知识,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及辅助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实施准备等相关知识;康复训练知识。每天一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如此反复教育,4周后评估患者对教育的接收情况及通过教育后达到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改变情况。

2.5组织与实施

成立三个痴呆病人健康指导小组,由护士或护工共同承担,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每个小组配备2名护士和4名护工。小组成员负责制定病人全程护理计划,针对痴呆病人的健康问题,及生活护理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编制《老年性痴呆患者健康教育指南》。对护理人员进行痴呆病人的护理技巧、各种量表的调查方法和使用原则等的培训。

2.6评价指标和方法

实施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一年后,住院满3个月的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40例,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痴呆病人进行评定,分别反应病人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

3结果

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进行评估,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发现综合性护理干预可维持早中期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见表1:

表1干预前后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n=40,x-±s)

注:认知功能得分越高,情况越好;生活自理能力得分越低,自理能力越好。

4讨论

痴呆是一种随着时间推移而渐进的、有害的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呈难以逆转的损害,若得不到细心照顾,病人的生存期限会明显缩短[4]。我们对早中期痴呆病人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使以往以照顾生活为主的护理转变成以积极康复为主的全面护理,延缓了痴呆病情的发展。本文结果显示,早中期痴呆病人经过三个月以上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生活能力明显提高。这就要求该领域的护理工作者加强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训练,不应视痴呆病人为没有思想、无法沟通的人,而是要用爱心进行情感交流。综合能力训练、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健康教育等可以增强病人的思维活动,延缓其记忆力衰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智能水平有一定提高。同时,我们认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及家属对医嘱的依从性[5]。

在情绪方面,通过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患者的情绪呈现逐渐的好转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各小组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强调简单化、娱乐性,注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情感调节及自我价值感的激发,为患者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活动氛围,有利于患者的亲情改善。

临床中发现,部分家属对老年性痴呆这一疾病不重视,并误认为是因衰老所致,因而忽略了疾病的治疗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实践表明,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爱心支持,即综合性护理干预,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其症状改善缓慢而且仍会发生不可避免的衰退,有效的护理能延缓痴呆的进程,治疗痴呆还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护理同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攸文,薛继芳,王旸.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精神病学杂志,2009,,22(5):377-378.

[2]沈秀芬,刘建祥.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122-123.

[3]彭学花,段欣.老年性痴呆症的特点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4):505.

[4]卢少萍,符霞,徐永能,等.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03-405.

[5]卢少萍,徐永能,张月华,等.全程护理干预提高老年性痴呆病人遵医行为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