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对策分析

陈兴丽

陈兴丽(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人民医院肝胆普外科643100)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68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胃癌切除术后应用肠外营养等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则予以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肛门排气,体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经营养支持,研究组各营养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切除术后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对于患者机体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胃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009-02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gastricresectioninpatientswithenteralnutritionsupportnursing.Methods:OurhospitalinJanuary2012-2013August68gastriccancerpatientsafterresection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studygroupandthe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ofpatientsafterresectionofgastriccancernursingroutineapplicationinparenteralnutrition,researchpatientswillbecombinedenteralandparenteralnutritionsupport,analysisandcomparisonoftwotreatmentseffect.Results:Thestudygroupflatusaspects,weight,lengthofstay,hospitalcostsandcomplicationsweresignificantlyduetothecontrolgroup(P<0.05);operationsraisesupport,nutritionindicatorsforeachstudy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P<0.05).Conclusion:Gastricresectionenteralnutritionsupportsignificantlyimprovetheirnutritionalstatus,bodyrecoveryforthepatientplaysanimportantrole.

【Keywordsgastriccancer】:parenteralnutritionenteralnutritionCare

胃癌患者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手术后患者无法正常饮食等,使得营养不良状况更为严重,因此手术后予以合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特别重要。单纯应用肠内营养(EN)往往会使得能量无法得到充分供给,而单纯予以肠外营养(PN)则通常会导致胃肠道粘膜发生萎缩,使得胃肠功能出现障碍且有衰竭趋势。胃癌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体内细胞及器官可以得到较为良好的代谢并发挥其正常功能,确保患者可以及时康复。若患者未得到较为适宜的营养支持,往往会导致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发生障碍,导致细胞功能因此而出现手损或是引发难治性感染,或是死亡。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应用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速度。本文选取胃癌切除术后患者,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68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有男24例,女10例,年龄34-63岁,平均年龄(46.8±3.2)岁,实施近端胃癌切除术者18例,远端胃癌切除术者10例,全胃切除空肠代胃切术者6例;研究组中有男26例,女8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6±2.9)岁,实施近端胃癌切除术者22例,远端胃癌切除术者8例,全胃切除空肠代胃者4例。患者手术治疗前未应用其他化疗等方法,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手术方法等基础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胃癌切除术后实施肠外营养等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予以肠道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第1d经锁骨下静脉输入标准营养所需量,持续6-8d,经口开始饮食后患者肠外组营养会相应减少。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将鼻饲管与胃肠减压管均插到胃中,手术过程中鼻饲管放置到距离屈氏韧带相隔20cm远端空肠位置,且进行相应检查确保鼻饲管具有通畅性。手术后第1d予以相应早期肠内营养,输入生理盐水500mL,患者并未出现不适应感后,再经鼻饲管灌注肠内营养混悬液500mL(瑞素),速度30mL/h,若患者并未出现显著不适情况,第2d可提高到1000mL,速度60mL/h,第3-6d应用量则是1500mL,速度100mL/h。若液体及能量并不充足则经外周静脉进行补充。对患者机体血糖、电解质等进行监测,且依据实际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合理调整。手术后第7d开始应用流质饮食,且营养液降低一半剂量,第8d开始应用半流质饮食且不再予以营养支持。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肛门排气,体重减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研究组营养指标相比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所示。研究组并发症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23.5%,有统计学差异(X2=4.22,P<0.05)。

表1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

组别n肛门排气(h)体重减轻(kg)住院费用(万元)住院时间(d)

研究组3453.6±3.82.1±0.91.0±0.11.0±0.1

对照组3479.3±4.53.5±1.21.6±0.117.3±2.2

T值-32.1475.44224.73943.157

P-<0.05<0.05<0.05<0.05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对比

组别n总蛋白(g/L)白蛋白(g/L)血红蛋白

(g/L)前白蛋白

(g/L)

研究组3468.9±2.537.8±1.5110.5±3.6223.8±10.6

对照组3461.5±1.530.8±1.697.6±3.4177.6±8.5

T值-14.818.61015.19019.826

P-<0.05<0.05<0.05<0.05

3讨论

针对胃癌切除术患者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合理配制营养液具有重要作用。肠外营养液应经护理人员于专门治疗室进行合理配制,需执行无菌操作。肠内营养液需现用现配,防止受到污染或发生变质[1]。

肠内营养开始前,患者需仔细了解肠内营养所存在的意义、价值及方法,患者用与操作者相配合,确保胃癌切除术后,患者小肠功能能够及早得到恢复,予以合理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热能及蛋白质摄取量,避免体重大量丢失,维持负氮量,减少并发症,有效保护胃肠道粘膜,使得机体营养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胃肠道恢复。

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注意其心理生理相关不良反应,且予以有效的心理支持。注意将造瘘管完全固定,避免出现滑脱移动现象,或是有盘绕扭曲情况发生。肠内营养开始前,需先予以生理盐水,对于肠道适应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每天进行输注前后,均予以温开水进行管道冲洗,避免营养液出现残留使得管腔产生堵塞现象。患者肠道需对高渗营养液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营养液如何使用则显得较为重要,在应用过程中需根据计划安排营养液具体输入量及输入速度[2-3]。

肠内外营养支持过程中,注意其并发症,并进行有效护理具有较为重要作用。胃肠道并发症乃是肠内营养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其出现几率达到60%,经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并发症为5.9%,发生此类胃肠道并发症主要原因往往与营养液浓度太高、温度低、输注速度快、营养液配制遭受污染等情况具有相关性。研究组患者有1例出现严重腹泻症状,输注速度减少、营养液温度增加等并未使之得到好转,则由此应用肠外营养。确保鼻肠管所固定处具有较高舒适性,避免鼻部皮肤受到刺激,从而也降低感染率。营养支持过程中,所需营养管、输液泵等均有可能出现意外堵塞现象,鼻饲管由于材质不过关而出现消化道穿孔症状,营养管未插入适宜深度或放置到气管内等情况均会引发机械类并发症,因此需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4]。

总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由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支持具有较为明显作用,而且在此营养支持过程中,合理护理具有较为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陈志会,刘丹,宁美等.胃癌患者联合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优点[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2):91-93

[2]李海英.胃癌切除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5):122-123

[3]黄婧,于健春,康维明,等.胃癌根治术后合并发热患者肠内肠外营养序贯治疗一例[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891-893

[4]康维明,于健春,马志强,等.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治疗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7):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