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指导干预对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心理指导干预对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预防

梁正舒华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指导干预对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健康教育,研究组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指导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心理躁动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50%,1级的比例为38.89%,对照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27.78%,1级的比例为22.22%,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in及苏醒后,两组患者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趋于平稳。结论:心里指导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全身麻醉后的心理躁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指导干预;全身麻醉;心理躁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044-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psychologicalguidanceinterventioneffectsonmentalagitationaftergeneralanesthesia.SelectionMethodsOurhospitalinAugust2015-August2016,72casesofpatientswithgeneralanesthesiaabdomensurgeryastheresearchobject,thepatientswerepidedintocontrolgroupandresearchgroupinaccordancewiththeprincipleofrandom,thecontrollineofhealtheducation,theteamlinejoint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guidanceintervention,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mentalagitation.ResultsThepatientswithteamdegreeofagitationlevel0,50%grade1,38.89%inthecontrolgrouppatientsdegreeofagitationlevel0,27.78%grade1,22.22%datacomparisondifferencehassignificantstatisticaldifference(P<0.05).TwogroupsofpatientsbeforeanesthesialevelofHR,SpO2andMAPcomparisondifferencehas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5minafteranesthesiaandafterwakingup,HR,SpO2andtwogroupsofpatientswithMAPlevelcontrastdifference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ndtheteamalltheindexesinpatientswithleveledoff.ConclusionTheinthemindtoguideinterventioncaneffectivelypreventmentalagitationaftergeneralanesthesia,hashigherapplicationvalue.

【Keywords】Psychologicalguidanceintervention;Generalanesthesia;Mentalrestlessness

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在全身麻醉后会出现躁动的症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以及引流管脱出风险。在对患者的临床麻醉中,主要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躁动症状,但是缺乏实际效果,因此,本文结合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72例,探究心理指导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的心理躁动影响。

1.患者资料及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46.9±3.5)岁。纳入标准:(1)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手术;(2)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麻醉药过敏患者;(2)心理疾病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麻醉手术前行常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注意事项以及麻醉效果,同时告知患者麻醉风险以及并发症,引导患者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焦虑,同时在交谈的过程中,避免应用敏感字句,避免加重患者的焦虑感。

研究组患者在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在麻醉前1h对患者行心理指导干预。运用安慰性语言缓解患者的情绪,告知患者由于麻药的作用,不必担心疼痛。同时需要向患者讲述成功的案例,另外,医师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提升患者的信任度,以此来缓解患者的情绪。并且在患者麻醉苏醒后,要向患者讲述麻醉及治疗效果,给予患者信心,从而提升患者疗效。

1.3观察指标

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价患者的躁动情况,0表示安静;1级表示轻度躁动;2级表示无刺激时躁动;3级表示剧烈躁动,需要运用外力镇定[1]。

在患者麻醉前、麻醉5min及苏醒后,运用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的心率(HR)、平均脉动圧(MA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用(n,%)和(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分别用χ2和t表示,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躁动情况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50%,1级的比例为38.89%,对照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27.78%,1级的比例为22.22%,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躁动情况对比表[n(%)]

2.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麻醉前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in及苏醒后,两组患者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如表2所示。

3.讨论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患者对麻醉的恐惧心理和焦虑心理占据75%以上,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因此,在对患者行麻醉操作时,舒缓患者的情绪成为重要的治疗保障。而心理干预是对患者行心理干预的手段,通过交流和疏导来平稳患者的情绪。因此,探究其在全麻手术患者躁动预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50%,1级的比例为38.89%,对照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27.78%,1级的比例为22.22%,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对全身麻醉患者的干预中,采用心理干预手段,可以降低患者的躁动程度以及躁动发生率,其可能是由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受到手术以及疼痛的影响,导致患者会出现躁动的情绪,而心理干预手段则可以较好的平复患者的心理,因而达到降低躁动发生率的目的。唐葶婷在临床研究中指出,对全麻患者行心理指导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躁动率10%以上[2]。梅静华认为对患者行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全麻患者的焦虑情绪[3]。其与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麻醉前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5min及麻醉后,两组患者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趋于平稳。说明在对全麻手术患者的躁动预防中,采用心理干预,可以平缓患者的各项指标,其主要是由于心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可以保证各项指标的稳定性。朱青等人在分析优质干预手段时,发现心理干预可以稳定患者的心率,提升手术效果[4]。汪亚飞在研究中指出,心理干预,可以平稳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舒缓患者的情绪[5]。

总之,在对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麻醉中,采用心理指导干预手段,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心理躁动机率,同时可以稳定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明媛,耿莹,王刚,韩如泉.神经外科术中唤醒麻醉对患者术后神经心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06:701-706.

[2]郭晓君,徐友芳.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03:154-156.

[3]郑晓景,梁敏,邱逸红,黄敏仪,林道炜.利多卡因乳膏复合心理干预预防全身麻醉术后男性患者尿管刺激致躁动效果观察[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03:342-344.

[4]朱青,陈玲娣,吴娟.优质护理预防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0:89-90.

[5]汪亚飞.综合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9: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