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院前急救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王旭容

王旭容

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120急救站417000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分析院前急救存在的安全问题,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出诊速度和效率,规范院前记录的书写,实施正确的现场急救。结果:通过提升急救技能,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减轻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针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院前急救;安全;对策

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救、创伤、中毒、突发事故等情况时患者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转运到医院的过程[1]。院前急救发生在院前,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到位的处置能为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随着人们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的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医务人员在现场的处置和言语稍有不慎即可引发医疗纠纷。我科针对从接警出诊到接患者入院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确保患者安全。现报告如下。

1.存在的安全问题

1.1.制度不健全,急救技能难以提升

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师面临职业困惑,如院前急救医师晋升职称难,要挂靠在其他专业,急救行业提升发展空间狭窄,工作缺乏价值感,致使大部分医师不愿意长久留在120急救中心工作。医院采取轮岗、轮科的形式由低年资医师和需晋升职称的医师到120值班,导致院前急救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归属感,大部分医师抱着尽快完成轮科任务的想法来工作,导致院前急救技能难以得到提升。

1.2工作责任心不强,急救意识淡薄

工作责任心差,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特别是交接班时又面临出诊任务,没有时间当面交接班,出现用物准备不齐、仪器性能出现故障未及时报修、仪器充电后未及时归位放置、偶有急救用物遗留现场、救护车维修回来后物品未及时补充或检查,出诊时发现缺少用物或用物过期的现象。

1.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低下

刚毕业或刚轮入120的低年资医护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急救技能不熟练,心理素质差。个别医护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或因出诊路途短、车辆颠簸、病人躁动等原因未及时进行输液穿刺、止血包扎、输氧等基本处理,转运途中未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面临紧急的抢救场面,不能冷静地评估病人,院前处置简单,敷衍了事。

1.4出诊不及时,延误病人的救治,引发投诉

1.4.1拨打120电话的报警人要求送往医院的心理非常迫切,在诉说相关病情和具体地址时因心情急躁表述不清,对接线员的反复询问表示很不耐烦,特别是部分独居老人报警时既不能正确表达病情,也无家人能协助接车及搬运,导致救护车很难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病人并实施及时的救治。

1.4.2接线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人员流动性大,对周边地理位置不熟悉,接听电话时询问不仔细,有时对报警人的方言产生误听、误理解,导致派车时方位错误,延误出诊时间。

1.4.3随着交通技术的迅猛发展,车流量的大幅度增加,道路上的车辆拥堵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城区拥堵更严重,加上市民主动避让救护车的意识不强,个别在高速上随意插堵应急车道,一旦有需要救治的病人,救护车很难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救。个别司机对出诊路况不熟悉也会影响院前急救的出诊时间。

1.4.4个别市民素质低,大量的恶意骚扰电话导致急救资源长期被占用

个别市民素质低下,随意拨打120急救电话占用生命热线或者随意报假警,当救护车到现场后无法找到病人或者联系电话无法接通,医护人员需反复寻找确认报警情况,有限的急救资源被严重浪费。我院2015年上半年统计,接报警电话21000个,其中骚扰电话8000余个,占总报警电话的38%,空诊率占22%,如此高的急救资源被浪费,导致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5现场施救时存在的安全问题

需急救的病人往往病情重、急、变化快,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加上工地、野外等现场环境差,晚上灯光暗淡,输液穿刺难以一次成功。面临酒醉和躁动患者,医护人员容易受到人身攻击和意外针刺伤。如遇突发意外死亡,病人家属一时难以接受,往往围攻医务人员、阻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1.6不重视院前记录单的书写,法律意识淡薄

医护人员不重视院前记录单的书写,记录简单,对既往史、现病史、病情了解不详细,描述不清楚,对已执行的现场处置、病情变化及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未及时告知患者并记录签字。因车辆颠簸等原因记录单书写字迹潦草,有的甚至无法辨认,成为医疗纠纷和交警、保险公司等部门取证时的隐患。

1.7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技巧,服务态度差

面对突发意外事件,家属和围观人群往往情绪激动,言语过激,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耐心和同情心,说话语气生硬,只注重治疗,忽视了沟通和宣教的重要性,现场极易引发纠纷。有的医务人员在抢救病人时只做不说,必要的风险告知未及时告知并签字,一旦发生病情变化,病人不能理解,为进一步的入院治疗埋下隐患。

1.8搬运病人存在的安全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改造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楼大厦成为居民的主要居住环境,电梯成为高楼居民必不可少的设施,但现有的小区电梯绝大部分却无法放入医用担架,碰到腰椎骨折等不适宜使用软担架的病人,只能将病人从高楼抬下楼。加上老龄人口、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社区急救压力不断增大。一旦有急救任务,因现场缺少搬运人员,院前急救人员不但要实施急救工作,还要承担搬运病人的工作,加重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2.对策

2.1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注重细节管理

2.1.1实行专车专人负责制,每一台救护车由一名司机和一名护士负责。司机负责驾驶室卫生和车辆的性能检测,护士负责车上所有急救药品、物品、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况,完好率达100%。急救物资准备充分是急救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是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之一[2]。负责护士每月定期检查急救药品和物品在有效期内,为了减少过期抢救药的浪费,至少提前一个月将即将过期的药品与药房更换。每班晨交班采取车旁现场交接的形式,医师、护士、司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一项工作强调责任到人,出诊前要求再次检查急救用物是否齐全。管理者随时督查,做好细节管理,不漏掉每一个环节。

2.1.2重视院前急救,提高院前急救医师的待遇,提升其价值感。争取院前急救医师能定岗定编,才能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技能。

2.2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急救技能

2.2.1定期对出诊人员进行理论和现场操作技能的培训,定期考核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技能,提高应急能力及服务质量[3]。做好新入科人员的岗前培训,包括对司机和调度员进行周边环境、地理位置和路况的培训。鼓励医护人员参加院内院外组织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科室每月定期组织业务知识的培训和疑难、死亡、抢救等特殊病例讨论,管理者定期组织技能考核和出诊情况的督查,培训内容纳入年终考核。

2.2.2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急救人员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急救存活率的关键因素[4]。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同时要有过硬的急救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场处置临危不惧。

2.3接警及时,问诊详细,提高出诊的速度和效率

2.3.1接线员爱岗敬业,工作责任心强,接警时态度良好,详细询问报警人地址、病情,必要时电话进行简单的病情指导,派车指令准确及时。根据出车指令,出诊人员2分钟内必须出诊,出发后再次电话联系报警人,了解基本病情,核实行车路线,同时指导和安慰病人,地址偏僻处要家属尽量在醒目处接车,避免反复寻找耽误时间。空诊需反复联系报警人或者向指挥中心报告证实后方可离开。同一时间,同一路段多人报警时要核实是否为同一趟警,避免漏接、错接任何一个病人。

2.3.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素质和急救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宣传、举办急救知识进社区讲座等方式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意识。减少或者杜绝恶意拨打120报警电话的行为。倡导市民路遇救护车抢救病人时能主动为救护车让道,为抢救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

2.4提高急救技能,实施正确的现场救治

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排险,后救治,医务人员在急救中一定要做好自身安全和防护[5]。急救车上备齐常用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根据病人实施正确的救治。多人受伤的现场对于被发现的危及生命的伤情立即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可以提高伤员的生存率[6]。对于多人受伤不能第一时间同时搬离现场的,做好检伤分类,初步处理后根据病情轻重将危急病人先转送回医院,留一个工作人员在现场守护并处理其他病人,同时报告指挥中心,迅速增派车辆。

2.5规范服务态度,注重沟通技巧

沟通既可以清除误解和冲突,也可以促进和谐与亲密[7]。接警时的详细询问、出诊后的电话沟通,既可以指导家属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进行基本的处置,又可以安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院前急救强调的是院前,现场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实施救治的同时,应注重与直系家属进行必要的病情告知与心理疏导。面对突发的疾病,尤其是突遭严重创伤状态下,患者和家属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难以立即接受,既有“急的病情”又有“急的心情”,容易产生心情急躁,情绪波动等不良心理反应[8]。特别是突发死亡病人,尽力施救后,一定要深表同情,避免语气生硬,态度冷漠。对情绪激动的家属,避免正面冲突。

2.6增强法律意识,规范院前记录的书写

现场急救是对危重患者进行紧急治疗和护理的第一场所,较其他医疗场所具有更多潜在的法律问题,更容易产生医疗纠纷。详细的记录是评价患者需要和临床状况的本质需要[9]。医疗法律问题频频增加,所以准确的记录对所有实施救治的医务工作者有帮助[10]。院前急救的患者危急、重症、意外事件占绝大多数,转归、预后差,家属一时难以接受,稍有不慎,容易引发纠纷。而完整的院前急救记录,既能为下一步救治工作提供信息,又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直接证据。尽量详细询问病情并做好记录,切实履行风险告知,并请家属或民警签字。抢救病人记录单根据要求及时据实补记。院前记录单一式两份,一份留接诊科室,一份留120存档备查。

2.7多方联动成立担架队,保证病人的转运安全

现有的高楼住宅区绝大部分的电梯无法容纳医用担架,一旦有病人需要担架搬运时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医务人员在出诊前根据报警情况准备好相应的搬运工具如硬担架、软担架、一次性搬运垫、可折叠轮椅等,对脊髓损伤等必须用硬担架的病人,由医院保卫科安排保安协同搬运病人,必要时请小区保安协助搬运。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成立担架队,根据需要安排担架工协助一同出诊。

3结论

院前急救是民众保障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的基石。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综合素质能力,加大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出诊速度和效率,规范服务态度和院前记录的书写,为患者实施正确有效的救治,从而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技能,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席淑华,潘乃林,赵建华.实用急诊护理.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2

[2]张胜萍.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33-34

[3]刘小红,徐小文,沙银娟,等.模拟出车现场对提高急诊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IC):268-269

[4]郑桃晓.胡淑英,钟渠,等.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特点及分析.华西医学,2011.26(7):1085-1087

[5]冯庚.现场急救时的安全避险[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4):364-366

[6]李宗浩.紧急医学救援[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4

[7]卢仲敏.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庆医学,2003,32(4):385-386

[8]郭士英,胡发荣.抢救危重患者时的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4,20(10):166-167

[9]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20

[10]李宗浩.紧急医学救援[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