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化条件下野战饮食保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实战化条件下野战饮食保障研究

李建松1潘科峰2校云鹏1

1.空军勤务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2.空降兵128旅,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本文从野战饮食快餐化食品的研发、新型野战饮食装备器材的设计、野战饮食保障训练和野战饮食保障模式的拓展等四方面入手,探索满足未来作战需求的野战饮食保障体系。

关键词:实战化;野战;饮食保障

实战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其作战理论更加成熟、作战样式更加丰富、战场环境更加复杂多样,这就对作战条件下部队野战饮食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部队野战饮食保障建设应瞄准未来战场保障需求,从野战饮食快餐化食品的研发、新型野战饮食装备器材的设计、野战饮食保障训练、野战饮食保障模式的拓展等方面入手,探索满足未来作战需求的野战饮食保障体系,这对于保障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打造种类齐全的野战饮食快餐化食品

(一)紧贴作战需求。研发快餐化食品,应根据具体的任务类型、执行任务的不同阶段、战场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对体能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制生产,提高食品的多样性和战场环境适应性。

(二)注重品种拓展。应根据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更好地满足官兵需求;照顾少数民族的饮食禁忌,保证部队的团结稳定;重视食品的接受性和连食性,保证官兵在执行各项任务中的各阶段都有较好食欲;发挥即食热食加热和前送的灵活性,细化官兵需求,提高官兵对饮食保障的满意率。

(三)注重包装分发。包装件的尺寸应该符合国家和军队标准。包装材料应根据食品成品特性在高强度、抗冲击、防腐蚀、防渗漏、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基础上,提高运输能力、保质保鲜能力、伪装能力,还应便于分发领取。

二、建设性能优良的野战饮食装备器材体系

野战饮食装备器材应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组成模块化。实现野战饮食装备的组成模块化,就是将野战饮食装备的炊事设备、零部件等制成模块式的单元,进行组合拼装,形成各种规格的饮食装备。模块化的野战饮食装备,从保障能力上可分为连用模块、营用模块、团用模块或饮食保障中心模块;从保障功能上可分为炊事挂车模块、主食加工车模块等,各种不同功能的模块可随意组合,建立野战饮食保障中心。

(二)携带便捷化。野战饮食装备的炊具类器材便携化,就是在满足野战饮食装备保障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减轻重量、减小体积,使炊事装备器材便携化。以我军配发部队的连用野战器材单元为例,携行时,单兵携行重量大、体积大,不利于战时单兵体力的保持和人员行动。如能用加热固化材料等特殊材料制作行军锅,便可实现携行时折叠,展开时因材料加热固化,行军锅锅体硬度增强,便于人员制作主副食;将高能固体燃料作为野战炊具的热源用于取代燃油炉,可极大减轻人员携行负荷,便于部队机动,提升连续保障能力,对于独立执行任务的分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防护隐形化。野战饮食装备由于其军事用途的特殊性,其光学暴露、红外暴露和电磁暴露特征明显,要实现隐形化,就必须利用高性能的隐形材料,降低饮食装备运行噪音和降低饮食装备工作时产生的烟雾及其体表温度,使野战饮食装备实现隐形化,提高其战时生存的能力。

(四)功能多样化。信息化战场上野战饮食装备不仅能快速满足官兵对人体能量的需求,在功能上也不断增强食品安全检测和应用信息技术,野战饮食装备可装配故障自动检测设备,可有效地减少故障诊断和维修时间,提高装备保障能力。

(五)热源多样化。未来野战饮食装备的热源,不仅仅局限于柴、煤、油等传统热源,而是向高效固体燃料技术、化学加热技术、太阳能技术、高能电池技术等高新技术上发畏,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升饮食装备连续保障能力。野战饮食装备的热源多样化可有效减少作战区域燃料的局限性对饮食装备的影响,是提高饮食装备持续保障能力,增强其战场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军要着眼打赢,大胆使用新技术和新能原,使野战饮食装备的热源向多样化发展。

三、创新野战饮食保障训练模式

(一)创新训练内容。一是突出装备器材的训练。新型野战饮食装备操作简单,因此训练的重点不在于蒸饭炒菜、适应特殊野战环境,而在于提高官兵对成品加热保障方式方法的训练。所以训练内容应该在传统的炊事人员使用装备、提高野外炊事技术中加人部队对成品加热保障方式的适应性训练。二是突出“吃”的训练。应将军用食品的食用训练列入军事训练大纲,作为一项基础科目全员普训,这样才能避免“吃不进嘴里”的尴尬局面。

(二)创新考核标准。建立重塑饮食习惯、以提高对战时饮食保障适应能力为核心的训练标准和考评体系,改革考核的方式方法,发展考核整体训练质量和检验保障力水平的技术手段。按照担负保障任务特点,科学区分考核对象。同时,依据后勤装备管理条例,科学设定考核内容。

四、构建高效顺畅的军民融合保障机制

(一)强化供应商合同管理。一要加强合同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战时热食保障合同笑署之前,对供应商的信誉、能力、运作管理体系做全面评估,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评估合同潜在的风险,确保正确选择。二要严格监督合同的履行。对供应商从成品的生产、包装,至前送的全过程进行即时监督和管理,打通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通道,对产品的评价和需求信息应及时地向供应商反映。三要利用创新性的经济手段管理供应商。促使其在制作、包装、前送所有环节都做到位,否则按照“绩效合同”将其除名换人。

(二)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一要为供应商提供相应的保障与服务。军队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向食品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医疗保障以及安全保障。同时,内订供应商缺少基本的军政素质,需要对其做基本的反间谍教育。二要加强军地间的平时沟通。要经常与供应商沟通,将部门细化的需求信息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要将最新的技术和产品介绍给部队,供部队选择。同时,军地双方还应开展组织文化、管现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