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早期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早期心理干预

林玉梅

林玉梅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早期;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48-02

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相当高,约为70%─80%[1]。脑卒中患者除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活动能力减退、肢体功能和言语障碍外,往往还伴有焦虑不安或抑郁等诸多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我们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性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来自于2009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予颅脑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既往无精神病史和心理障碍者。经筛选同时符合CCMD-3抑郁和焦虑障碍诊断标准98例,随机分为早期心理干预组(观察组)50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48例。

1.2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肢体功能障碍的不同性质、部位由康复科医生分别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我们进行了早期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

2结果

观察组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简式Fugl─Meyer(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2],均有显著提高,同时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平均减少5-10天。

3讨论

3.1心理障碍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康复有极大的影响。当患者得知自己的诊断时,常出现否认、愤怒、害怕、焦虑、抑郁、易产生无用感和失落感,主要为焦虑、抑郁情绪。脑卒中是伴随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时刻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而漫长的康复过程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良好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分析病因,消除疑虑、提高信心,而且能帮助患者增强心理应对能力,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改善和消除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建议实施个性化、多层次的心理干预,改善和消除心理障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2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接受能力受文化程度、职业、个性、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心理干预是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协调的护患、医患关系及家庭社会关系是否融洽,另一方面取决于护士是否具有良好的医学、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否有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能调节患者的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通过心理干预,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与安全,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显著性意义。

4心理干预

4.1脑卒中患者因突然发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生活的突然改变,出现紧张、担心、焦虑、求医心切。我们采取热情接待、主动关心患者,多用礼貌性、鼓励性、安慰性、解释性语言,予以精神上的支持。主动介绍医院环境,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满足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联系各项检查,使其情绪放松安心住院。与患者建立伙伴式护患关系,能强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使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实施,使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更好。

4.2根据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家庭情况、个性特征、躯体感觉,对其心理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估,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切实落实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除常规治疗、护理和开展积极正确的康复训练外,更重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及早进行心理疏导,调整其心理状态。同时介绍病情控制满意的病友,让他们互相交流经验,互相鼓励,使之在治疗过程中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利于早日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

4.3掌握心理学知识,善于引导患者谈话。鼓励患者通过各种方式倾诉内心的痛苦体验,耐心倾听患者谈话,对表达的需要予确认和支持,使其感受到心理寄托。指导从正面、有利的方面看待现实,增强心理应激能力,教会他们自我放松的方法,如焦虑的患者可以听一些轻音乐,以稳定情绪,抑郁患者可听欢快的乐曲,以振奋情绪。

4.4建立患者自信心,克服依赖心理。告知患者不要安逸于别人照顾的生活,日常生活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向患者强调早期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必须抓紧康复的黄金时期进行功能康复,否则会使康复过程延长,可导致小残大废。对患者的技能训练,生活照料,饮食、睡眠、药物、精神障碍、安全等干预措施及其注意事项做详细介绍。指导正确的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方法,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

4.5建立社会关怀和支持。家庭是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和家庭的教育与干预是非常必要的。要求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给患者理解和照顾,提醒家庭成员避免对患者冷淡,不要出现厌烦情绪,告诉家属探视时应以平静、轻松的情绪感染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上的需求,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家庭与患者要增进沟通,帮助患者学会适应,做好其接受、认同并适应现状的心理调整。

总之,脑卒中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地进行干预和调适,将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早期及时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正确的认知,同时又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燕铁斌.实用瘫痪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98

[2]张序.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中国保健营养.2010,3:2

作者单位:638500邻水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