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标记物的浅析

/ 1

Barrett食管标记物的浅析

李震萍

李震萍(云南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678000)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8-0186-02

在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而Barrett食管(BE)作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并发症之一,现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它与食管下段的腺癌关系密切,被公认为唯一的癌前病变。近十几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明显增加,在国内,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因此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而有些BE经过合理的治疗能发生逆转,监测和治疗BE对发现和治疗早期食管腺癌及部分贲门癌很有意义,所以提高对BE的认识和诊断尤为重要。现就其标记物进行如下总结。

1转录因子CDX2/MUC2

1.1CDX2属于尾状同源异型框基因成员,最早由Mlodzik在果蝇中分离成功,该基因全长22-23kb,位于染色体13q12-q13区,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其编码的CDX2蛋白包含311个氨基酸,通过螺旋—环—螺旋的方式结合于DNA的相应区域,以转录因子方式调节DNA的表达。在消化道细胞发育过程中,CDX2在肠上皮分化和肠型维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胃和食管上皮细胞发生肠化生也要经历细胞向不同表型的转变。

1.2MUC2是MUC2基因编码的一种分泌型粘蛋白,代表了人结肠和直肠分泌的主要形式,是正常杯状细胞所特有的。MUC2在上皮更新与分化,维持上皮完整性和癌的发生与转移方面都有重要作用。MUC2基因与其他粘蛋白基因一样,由可变数量的重复序列组成,MUC2的表达是BE的特异性标志之一,Yamamoto等发现CDX2可特异性结合于MUC2基因的启动子MUC2-WT顺式作用元件激活MUC2的转录。

2肿瘤抑制基因P53

p53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17p13),是研究最为广泛深入的肿瘤基因之一,参与细胞增殖的负调控。p53蛋白主要功能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凋亡与促进分化,当其功能缺失可使细胞恶性增殖且有抗凋亡作用,最终导致肿瘤发生。野生型p53基因在细胞正常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明显抑制细胞的转化生长,一旦p53基因丢失或突变便失去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诱发多种癌变。

KleeffJ等在BE患者中行P53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检出和辨别异型增生病变,更重要的是,P53蛋白累积很可能是BE恶性变倾向的早期和比较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志物。该标志物的研究对BE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和它与食管腺癌的关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细胞角蛋白7和20(CK7/CK20)

3.1CK7是一种分子量为54kda的细胞角蛋白,其克隆抗体是从人OTN11卵巢癌细胞林中提取的,多在卵巢、肺、乳腺的上皮细胞质中表达,资料显示在间质细胞、胃癌中亦有表达,在诊断良恶性及组织起源上缺乏特异性。

3.2CK20一种分子量为46kda的细胞角蛋白,主要在胃肠道上皮、尿道上皮、和Herkel细胞及卵巢粘液癌细胞质中表达,资料显示在肺腺癌、鳞癌、乳腺癌、间皮瘤、卵巢瘤和结直肠癌中均有不等比率的表达,也缺乏组织特异性。

但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和同类型上皮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表达不同的CK,CK7和CK20同时表达仅见于BE。因此,研究利用CK7/20在BE的特殊的表达模式来确定活检组织来源和病变类型,对于疾病的监测随访和治疗都能提供有利证据。

4肝细胞蛋白

近几年有研究肝细胞蛋白作为一种生物学标志物来检测BE的肠化生,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而且仅此单一一项检测就可确定BE的肠化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目前尚需更多的研究和大样本来证实。

5ki-67

ki-67是存在于增生细胞核的一种非组蛋白核蛋白,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是一种能准确评估细胞增殖过程的抗原,有研究发现,从正常粘膜到Barrett'S化生再到重度不典型增生,ki-67阳性细胞核逐渐增加。

6环氧合酶-2(COX-2)

COX-2是分解花生四烯酸、生成各种内源性前列腺素过程中重要的限速酶。COX-2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发挥其致癌作用。对BE细胞和食管腺癌细胞研究表明: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者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PKC),导致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减少,减少细胞增殖。这些研究表明,酸使PKC活化,使COX-2表达上调,PGE释放,导致细胞增殖,但需进一步研究PGE2、COX-2表达、MAPK信号传导途经、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是否有直接的联系。

参考文献

[1]ShanheenN,RansohoffDF.Gastroesophagealreflux,Barrettesophagus,andesophagealcancer:clinicalapplications八LAMA,2002,287(15)1982-6.

[2]HaggittRC.Barrett'sesophagus,dysplasia,andadenoarcinoma.HumPathol,1994,25(10):9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