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奖励对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浅谈奖励对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作用

马娇

◇马娇

(云南省腾冲县机关托儿所腾冲679100)

【摘要】:新课标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幼儿自控能力,既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幼儿人格培育的社会性思考。随着教育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以奖励为重要手段的赏识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关于如何运用奖励策略,仍有众多幼教工作者心存困惑。本文将结合课题研究人多年幼教经验,并运用典型案例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以期为完善幼教工作提供可参可考的实证。

【关键词】:奖励策略;幼儿教育;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在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将诱惑赋予了我们日常活动的每处角落。诱惑下,很多自控能力差的人远离了对理想的追求,而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在其个体品质塑造的重要阶段——幼儿成长阶段,缺失了自控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普遍认为,个体成长较为稳定的人格品质中的自控能力与幼儿阶段的培养有直接关系。实践中,奖励策略虽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仍有众多幼教工作者心存困惑。

一、幼儿教育工作中奖励策略运用现状

随着赏识教育理念的推广,幼儿园教师逐渐意识到奖励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而通过奖励去肯定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更已得到教育界普遍认可。但无论是口头、行为奖励,还是代币奖励,不仅存在单调乏味的问题,且奖励过程中的不当奖励,不仅无法收到最佳效果,也使很多幼儿降低了对奖励期望的诉求。实践中,一些教师常向幼儿传递“真棒”“做得很好”等抽象性口头奖励,殊不知,类似于口头禅的奖励策略,最终会因单调乏味失去“新鲜感”,从而错失培育时机。不仅如此,点头、翘大拇指等行为奖励也存在类似问题,而代币奖励却因具备虚假特点而使效果大打折扣。可以肯定,若以这样的教学手段来阐述奖励策略,那用以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教学目的,不仅不会收到成效,还会为幼儿成长深埋隐患。可见,合理有效的奖励策略已成了幼教领域值得深思的课题。

二、教学案例视阈下的奖励策略对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思考

研究表明,3-6岁是幼儿性格、理想及生活方式塑造的重要阶段,也是其生长发育、智力培育及社会机能形成的重要时期。鉴于其自控能力差的特性,制定有计划、有策略的自控能力培养,对其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奖励策略需遵守的原则

制度和实施奖励策略的首要原则是理解自控能力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幼儿因欲望需求而无法自控的心理暗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林则徐深思国难有感而发的对联给了世人绝好的启示:把事情做好,既要集思广益,又要克制私欲。诚然,自控力差皆因私欲作祟,但欲的需求是讲尺度的,一旦欲壑难填必将酿成恶果。“人若无欲品自高”,自控能力直接关乎个体的未来发展。因此,当幼儿传递欲望需求时,不仅不能压制或应付,更要集合幼儿理智、毅力、意志及喜好等方面的客观反映采取得当的奖励策略,进而将其欲望需求转化为个体品质形成的助力。

2.典型案例分析

作为一名班主任,日常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做精两件事:一是同助教老师做好每日观察记录,做到对每个儿童了然于胸;二是对全体家长的基本情况及家教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实际制定有计划、有侧重的家访。鉴于此,这里列举两个典型案例予以分析。

案例一:奖励理智,引导错误

针对幼儿因喜好他人物品而发生的“为我所用”的不理智行为,很多教师或家长往往采取责罚或训斥的处理方式。殊不知,不仅不利于自控能力的培养,反而会造成幼儿心理上的负担。

曾经,我所带的班级就出现过类似情况。两名很要好的小朋友,却因其中一名小朋友喜欢好友的玩具,在无法据为己有的情况下发生了不理智行为。分析发现,这种行为皆因自控能力差导致。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引导呢?在家长的配合下,我通过奖励策略使小朋友主动承认了错误,我受家长委托将一份相同的玩具作为奖励送给了他,并与其协商约定,在不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杜绝类似现象发生,一旦违反将没收本次奖励。理智战胜了诱惑,自此后,类似情况再无发生。可见,幼儿成长过程中,因无法抵御诱惑而引发的不理智行为是值得深思的,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对其今后成长注定会产生影响,而作为幼教工作者,唯有运用奖励策略给予合理疏导,才是帮助其塑造个人品质的正确选择。

案例二:善于发现,善于奖励

教学活动中,因个性或心理原因很多幼儿表现得十分乖巧,但这便预示着他们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吗?答案显然错误,而如何善于发现问题,考验的不仅是教师能否将工作做到位,还包括对奖励策略的认知程度。

每周班级活动,我都会组织孩子们根据不同话题发表看法,一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二是从中找寻自控力差的表现形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几次后终于发现了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幼儿喜欢边吃边看电视,谈到精彩内容时表现得极其兴奋,殊不知自控力差影响了吃饭;一些幼儿在与家长逛街时,总谈论收获的各种玩具,殊不知这一过程恰恰表现了自控力差的弱点。据此情况,我专门组织了家长会,就幼儿的表现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并提出了得当的奖励策略。为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我建议家长采取意志奖励,只要累计次数达到标准便予以愿望奖励;为纠正幼儿无法抵御玩具诱惑的行为,我建议家长与其达成协议,并采取喜好奖励来帮助其提升自控力。实践证明,运用得当的奖励策略,孩子们的自控能力均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结论

这是个思想决定行为的时代,唯有控制思想才能妥善自身的行为。对于幼教工作来说,一日生活即课程,看似简简单单微不足道,但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忽略任何一种思考,都会对幼儿的未来行为产生影响。毫无疑问,幼儿园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面对种种诱惑,他们幼小的心灵是无法抵制的,而唯有给予其科学有效的培养,才是纠正其错误行为,帮助其提升自控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具备细腻的教学引导,更要学会运用得到的奖励策略,从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观察和记录的每件小事,从幼儿的理智、毅力、意志及喜好等方面的客观反映,给予其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姜月.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翟媛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培养[J].特立学刊,2012(3):32-34.

[3]伍友艳.幼儿园教师运用奖励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