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筛查中串联质谱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筛查中串联质谱技术研究

杨帆

杨帆

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市具有助产资质的医疗机构所分娩的117595例进行串联质谱检测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确诊的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117595例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技术筛查后,共确诊甲基丙二酸血症23例,占比0.19‰,患病率为1/5113。对确诊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采血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季节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串联质谱技术

引言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aciduria,MM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常见于新生儿或婴幼儿,青少年及成人少见,因其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线粒体脑肌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MMA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及时给予足量的甲钴胺治疗,可不同程度减轻或缓解患者的症状。本病如及时诊治,预后较好。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属于新生儿代谢性常见疾病,由于发病早期缺乏显著的临床特异性表现,因此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新生儿出生人口质量、家庭和谐以及社会负担都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对此加强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我市具有助产资质的医疗机构所分娩的117595例进行串联质谱检测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855例,占比52.6%;女性55740,占比47.4%。

1.2方法

标本采集与制作: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出生72h后进行充分哺乳后,采集3滴足跟血,将血滴滴在SS903滤纸形成3个直径大于8mm的血斑,自然干燥后放入标记的封口袋中并置于4℃冰箱中保存待检。筛查方法与确诊:采用国外先进的watersAQUITYTQDETECTOR型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配套PerkinElmer的琥珀酰丙酮和非衍生化多种氨基酸、肉碱测定试剂盒(串联质谱法),对所获取的新生儿滤纸干血片样本中琥珀酰丙酮和多种氨基酸、肉碱的浓度。对首次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建议患儿重新采集干血斑标本进行复查,进一步做基因检测,若仍为阳性者则确诊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

1.3观察指标

收集并整理所有通过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检测且确诊的患儿的临床一般资料,如胎龄、出生体重、采血时间以及出生季节等。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统一编制的Fox-base专用软件录入,汇总后再转换应用SPSS10.0forWindows软件进行频数,χ2检验和分析。

2结果

2.1本研究筛查的结果分析

通过对117595例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技术筛查共确诊甲基丙二酸血症23例,占比0.19‰,患病率为1/5113。

2.2影响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因素分析

对确诊的患儿临床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采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季节等因素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遗传性MMA是因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基因缺陷或其辅酶腺苷钴胺素(VitB12)代谢异常,导致大量甲基丙二酸等代谢物蓄积,进而导致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多系统损害。晚发型患者一般早期生长发育正常,以后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也可伴有肝、肾、眼等其他系统受累表现。其中对神经系统损害亦是多系统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为主。随着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筛查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与青睐,借助该技术能够提高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效率,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的预后。受到国家二孩政策的利好刺激,高龄与高危产妇的妊娠以及分娩比例显著提高,如何做好出生缺陷防控、降低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项目亟待解决的课题。[1]然而目前地区暂无系统地分析过本地区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新生儿氨基酸谱和酞基肉碱谱共40多种代谢性疾病的筛查情况,因此本项目研究的开展与实施,能为地区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MMA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较复杂,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元细胞死亡、氧化应激导致脑神经结构损伤,神经节苷脂的变化和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导致脑神经发育损伤,最终导致脑功能障碍[2]。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为重要机制:(1)MMA的代谢产物甲基丙二酸的堆积抑制了琥珀酸脱氢酶等关键酶的活性,导致葡萄糖氧化及酮体利用障碍,三羧酸循环受阻,氧化功能障碍,乳酸增加;(2)同时,抑制了氧化磷酸化途径,导致ATP生成减少,自由基产生增多。

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有机酸血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或其辅酶腺苷钴胺素及甲基钴胺素缺陷,导致体内缬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奇数碳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无法转化成琥珀酰辅酶A,因此造成患儿出现较为明显的旁路代谢增强,导致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等毒性物质异常蓄积,并对多脏器造成损伤,尤其是神经系统损伤严重会对患儿生命造成威胁[3]。因此通过对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早期诊断,可以帮助本中心根据本地区该疾病的发病特点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对症治疗策略,从而有效改善本地区此类患儿的预后,同时也为提高本地区新生儿出生质量奠定扎实基础。

本研究对117595例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技术筛查后,共确诊甲基丙二酸血症23例,占比0.19‰,患病率为1/5113;这与赵德华等在对河南省349858例新生儿进行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筛查结果中所获得的1/6032发病率明显升高,充分说明此类疾病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医疗资源下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认为胎龄不足的早产患儿由于自身各系统未发育完全,因此有极大机率导致代谢紊乱;而出生体重不足的患儿由于发育迟缓,营养吸收能力差,免疫功能不足,因此其代谢功能上更是差强人意;而在出生季节中,由于冬春季节的水果品种较少,使得产妇和胎儿的维生素摄取均明显低于富含维生素水果大量上市的夏秋季节[4]。目前在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多根据维生素B12治疗是否有效而进行针对性治疗:对其中维生素B12有效型的患儿给予维生素B12、甜菜碱、左旋肉碱;而对维生素B12无效型的患儿则给予不含异亮氨酸、甲硫氨酸、颉氨酸以及苏氨酸的特殊奶粉和左旋肉碱,同时限制患儿天然蛋白的摄入。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对新生儿大力推广串联质谱技术检测,从而有效保障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极高的筛查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秀琴,王兴.甘肃省首例串联质谱筛查确诊甲基丙二酸血症病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4):3585-3586.

[2]赵德华,朱昕赟,李晓乐,倪敏,贾晨路,张洁.河南省349858例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MMA)的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24(08):86-87+90.

[3]孙云,杨冰,焦泽霖,夏涛,蒋涛.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筛查发现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0):1451-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