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唐雨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唐雨贤

唐雨贤

(中国贵航集团安顺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近两年收治的82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都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比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问卷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消化内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消化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187-02

消化内科疾病种类众多、病情复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众多因素相关,除临床给予正规治疗措施外,患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与病情进展息息相关,为此本文将健康教育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具体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6月—2018年2月共收治82例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在25~74岁之间,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0.2±2.1)岁;对照组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9.8±2.6)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都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教育措施包括:组织开展健康教育,组织患者开展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高危诱因等知识宣教,尤其是纠正患者以往错误的认知观念,告知患者除接受正规治疗外,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负面情绪对治疗效果的不利影响,以此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和兴趣爱好,针对性开展教育方式,如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可通过观看视频、现场讲解和病友交流等方式[1]。个性化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即要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基本信息除年龄、病程、疾病种类、临床表现、既往病史等常规信息外,还应收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生活习惯、偏好饮食种类、运动类型等信息,分析上述信息对患者病情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性介入干预措施,如患者偏好辛辣刺激食物,要督促患者纠正不良饮食习惯[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上述观察指标都使用我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疾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内容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措施、高危诱因、预防复发等内容,依据调查结果将知晓情况分为三类,治疗依从性主要通过观察患者遵从医嘱行为,观察指标包括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诱因预防、配合检查等方面,根据观察结果将依从性分为三类。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内容包括病情监测、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情绪控制、规律作息六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在1~5分之间,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此维度自我管理能力越强。护理满意度使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护患沟通、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病房管理等项目,根据调查结果将满意度分为三类。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实验所得数据使用SPSS16.0分析,所得数据检验方法分别为χ2检验和t检验,当统计值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问卷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知识认知度提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此观察组患者治疗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经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亦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问卷评价项目中生活习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及病情监测等项目,都会对患者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明显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也会因此获益。

【参考文献】

[1]胡莘,陈江赟.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3(5):158-160.

[2]赵义满.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22(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