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脑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李洋,常辰

阜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6300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到本院治疗的121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数字盲选方式,分A组(n=60,开颅术)和B组(n=61,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住院费用、MMP-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可统计(P<0.05)。结论:与开颅术相比,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效果更显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MMP-2表达水平降低。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开颅术

当颅内动脉壁受压,发生病变、损伤、血管扩张后膨出,会诱发颅内动脉壁瘤样病变,简称脑动脉瘤,其临床症状为头部、腰背等剧烈疼痛、恶心呕吐、颈部抵抗,具备隐匿性特征,倘若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出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本报告选取病例对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即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诊的121例脑动脉瘤患者,通过数字盲选,划分A组60例和B组61例。A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2.54±4.31)岁;B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4.53±4.24)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可忽略不计(P>0.05)。

1.2方法

A组行开颅术,采取气管内插管全麻方式,参考影像学诊断结果,确定脑动脉瘤位置,从侧裂翼点入路,在显微镜下,在头部切口,呈弧形,对脑脊液进行释放引流,把头皮切开,依次将皮下组织、骨膜剥离,把病变动脉、瘤颈暴露出来,翻转皮瓣,钻孔,铣下骨窗,持续入路直至到达病灶处。应用动脉夹,将载瘤动脉阻断,依次将病灶、黏连组织分开,夹闭动脉瘤,再次检查。完成止血操作后,放置无菌引流管,把脑膜、头皮缝合,两天后,将引流管拔出。

B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麻醉方式同上,术前甘素化2h行麻醉,经动脉穿刺。术中每小时给予1.25g肝素钠,在颈动脉置入6F动脉鞘、导管,依据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情况,把微导管置入其中。结合病变情况,优选弹簧圈,在动脉瘤合适点位进行栓塞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对DSA进行监测,并发挥支架作用,提供辅助治疗,以免造影动脉瘤发生显影情况,达到良好的栓塞效果。将导管拔出,依次加压、包扎、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数据均经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由(x±s)、(n,%)表示,各自通过t、X2检验。如果P<0.05,证实实验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A组短,B组住院费用、MMP-2表达水平也比A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别名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属于新型诊疗技术。自计算机数字减影造影技术出现后,在荧光屏下,在各病变区小动脉中放入特制导管,使造影区域血管显像更加清晰,其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甚至可循环使用,不会出现软硬组织畸形情况,而且并发症也相对比较少[2]。临床治疗中,通过对患者颈部动脉进行穿刺,发挥微导管系统作用,在动脉腔内,直接把弹簧圈置入其中,完全充满动脉瘤,将其对脑血管的影响降到最低,对破裂出血情况加以预防。其将影像学检查和最新的介入栓塞治疗方式结合起来,以微创方式治疗脑动脉瘤,使以往外科手术缺陷得到了有效弥补。

治疗中,依托三维微弹簧圈置入动脉瘤腔方式,释放弹簧圈之后,空间会发生延展,柔顺性好,又与血管形态已知,把病灶位置的动脉腔填满,直至动脉瘤处于完全闭塞状态[3]。而支架网眼又比较大,不会对侧支血管产生太大影响,使脑部血管创伤小,便于血管内介入术开展,无论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还是预后改善都非常有利,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无破裂再出血、脑积水等不良情况。手术过程应简单、直接,切忌过度迂回、反复操作,延长导管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损害患者神经功能,诱发一系列感染等,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住院费用、MMP-2表达水平又比A组低,证实血管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比较血管介入栓塞术和传统开颅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不难发现,血管介入栓塞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也相对比较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缓解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而且MMP-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这足以说明血管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应用情况良好,可进行临床推广,后续将搜集更多病例资料,再次进行深入研究,得出更加准确的实验结论,为临床提供借鉴、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昌伟,王朝华,等.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并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4):65-68.

[2]陈华莹.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7):1262-1263.

[3]吴毅,刘成辉,等.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175(7):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