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再次植入前后对比分析

/ 1

支架再次植入前后对比分析

李颂阳

李颂阳(辽阳市中心医院循环二科111000)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224-01

支架再次植入,尤其1年以内,不仅给患者带来精神心理及经济压力,也给医务人员带来压力困惑,本文试图通过有限的经验,探讨技术改进的因素,受病例数所限,难免偏琦,需同道进一步积累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至2012年1月冠脉介入支架病例12例。(均由笔者参与手术,确保资料来源。)入选标准:1)支架植入术后一年内,再发不稳定心绞痛或劳累心绞痛,再次植入支架,且靶病变位于上次支架植入血管。2)首次及再次支架植入指证明确,冠脉造影结果80%-95%.排除标准:1)靶病变不在上次介入的靶血管。2)术后一年以上,已停用双抗血小板治疗者。3)除外亚急性血栓形成者

1.2方法1)调取2次冠脉介入手术影像学资料,重点分析术前靶病变特点,血管直径,再次手术时靶病变与上次植入支架关系。2)调取手术记录单,重点关注球囊及支架直径大小,长度,扩张次数,释放压。硝酸甘油使用。3)电话随访用药及问卷调查生活方式改变4)首次术前常规炎性指标血常规,CRP指标考察。5)支架均为某品牌国产药物涂成支架。

2目的

检讨冠脉介入支架植入技术对靶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进而改进及提高介入治疗技术。

3结果

3.1影像学表现:支架植入前,弥漫病变6例,为50%,4例为钙化病变,1例为弥漫及钙化病变,2例为斑块负荷重,95%以上狭窄。10例为近端与远端直径差在1.5-2cm左右,落差大,其中2例术后造影近端支架段颜色略淡,二次手术时病变在近端。首次术前病变多为B-C型病变。

二次手术病例7例为病变位于支架近段,5cm以内,4例位于支架远端5cm内,1例位于支架内。

3.2技术操作层面12例患者病变部位球囊扩张平均3次以上,压力平均在14atm以上,支架长度平均20cm以上,释放压力均在16atm左右。植入支架前未能常规使用硝酸甘油5例。

3.3炎性指标:12例中有7例炎性指标升高,为58.3%

3.4糖尿病,吸烟及用药情况12例患者依从性较好,平均1-2月都能到医院随访化验,能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坚持双抗血小板治疗,强化降酯,2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达标,与再次介入相关性未得到支持。

4讨论与分析

患者植入支架后一年内,医嘱依从性好,能较好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再次手术多与体内炎症反应,术中技术操作的细节

4.1在血管直径落差大的血管,弥漫病变的血管,应用长支架。

4.2钙化病变球囊反复扩张,血管轻度撕裂,夹层的。

4.3多与支架尺寸选择偏小相关,术中未能常规应用硝酸甘油,对血管直径判断偏小,导致支架释放压高于标称值。

4.4高压力释放支架,导致支架涂层破坏,对局部血管损伤。相关,与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未得到明显支持。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样本的积累分析证实。介入支架技术的改进与提高,可能减少一年内再次介入的频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冠心病分册,25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