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代晓凤

(甘肃省兰州新区中川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检验、凝血功能检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组)和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血清胱抑素C和各项凝血功能检验结果,比较疾病组中不同类型脑梗死的检验结果之后,分别和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疾病组和正常组、进展型脑梗死和正常组的各项检验结果都存在较大差异,进展型与完全型脑梗死的各项凝血功能差异较大,完全型脑梗死和正常组的血清胱抑素C相差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检验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评估,但对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实施凝血功能检验基本无价值可言。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检验;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157-02

脑梗死是一种“双高”疾病,即致残率高、致死率高[1],早期诊治有利于预后的改善。急性脑梗死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神经细胞失调,损伤神经元[2],因此推测上述两项指标检验结果可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本次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血清胱抑素C检验、凝血功能检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价值,选取患者共40例,具体内容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出40例(疾病组),就诊时间为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再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与《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3]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相符合;(2)年龄在18岁以上,即成年人;(3)知情本次研究对象并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属于复发性脑梗死患者;(2)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3)伴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以及血液系统病变的患者。

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1)病程在6小时以上、7天以内;(2)和入院时相比,瘫痪肢体肌力降低幅度超过两级;(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超过9分;(4)有其他梗死灶出现且排除了梗死后出血。符合(1)+任意一项都可确诊为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反之为急性完全型脑梗死。

疾病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17例(共40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8.12±6.64)岁;包括21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19例急性完全型脑梗死。

正常组:男、女体检者分别为22、18名(共40名);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8.27±6.51)岁。

对比疾病组患者与正常组体检者的各项资料(平均年龄与性别比例)数据有差异,但差异不大(P值>0.05)。

1.2方法

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ml,用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三分钟,分离出血清用于检验。血清胱抑素C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验,凝血功能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验,包括抗血凝酶-Ⅲ、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

1.3观察指标

比较疾病组患者和正常组体检者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检验结果。

对比疾病组中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和急性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与凝血功能指标,再分别和正常组体检者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x-±s)的形式表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抗血凝酶-Ⅲ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水平(计量资料),并用t值检验。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若对比指标数据有差别,则用P<0.05表示,反之为P>0.05。

2.结果

2.1疾病组和正常组对比

如表1所示,疾病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各项凝血功能指标都与正常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别,P值<0.05。

2.2疾病组中不同类型患者的对比

如表2数据所示,进展型和完全型脑梗死患者除了血清胱抑素C无较大差别外(P值>0.05),各项凝血功能都差异明显,P值<0.05。

2.3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和正常组对比

如表3所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各项检验指标都显著差异于正常组数据,P值>0.05。

2.4急性完全型脑梗死和正常组对比

如表4所示,完全型脑梗死患者除了血清胱抑素C显著高于正常组外(P<0.05),其他三项凝血功能指标都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复杂的病因,一般认为和脑血管神经损伤有关,脑血管内膜受损后,会引发缺血、脑血栓等,造成神经系统紊乱[5],引发脑梗死,该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控制。

血清胱抑素C属于蛋白酶抑制剂,在动植物以及原虫体内含量较高,人体中的脑脊液、精液中会存在该物质,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起调节作用[6],是前激素蛋白水解的条件之一,多数研究表示,该物质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系较大,能够作为脑梗死预后的评估指标,血清胱抑素C在血管损伤、血管炎性反应等过程中有所参与,当脑血管发生病变时,组织蛋白酶会过度表达,导致该物质水平持续升高。

健康机体具备完善的凝血机制和抗凝机制,可防止血液渗出并且正常流动,当患有疾病时,会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形成血栓,侵袭脑血管,进而引发脑梗死,因此梗死早期需要结合凝血功能的变化来采取抗凝指标,达到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但本次研究结果部分显示,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和正常组体检者相比无较大差别,说明无需对完全型脑梗死实施凝血功能检验。

总而言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检验和凝血功能检验有利于评估病情进展情况,再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但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由于其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与正常人基本无差异,因此不必要进行检验凝血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9):80-80.

[2]徐红.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及凝血功能(Fg、AT‐Ⅲ、PT)的临床检验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9):1589-1590.

[3]刘卫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5):573-574.

[4]高华,裴静,陈明.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7):2172-2174.

[5]冯敏,焦贤春,沈龙山.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探讨[J].疑难病杂志,2014,13(8):793-795.

[6]鲍勇,王邦宁,胡元生等.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4):41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