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高中新教材的感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使用高中新教材的感受

王维

湖北省潜江市南浦高中王维

笔者在应用人教A版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新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新”当头,增减适中

1、新教材的结构处理较为妥当

新教材开始便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述了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课本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更为自然,教师的教学更为合理。另外,新教材删除了部分繁、难、旧、偏和一些脱离学生经验和火热的现实生活的内容,真正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味和实用性。

2、新教材的内容设计更为合理

新教材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种教材,而必修教材是由5个模块组成,其中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有利于提供丰富多样的可选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这样的内容设计也为学校和老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让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新教材在方法处理上更为恰当

相对于老教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缺憾,新教材在处理新内容的引入时注意了让学生发现,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这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

新教材还注意了情境的创设,从具体实例出发,及时地展现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4、新教材新增内容有趣易懂

新教材在课后新增加了阅读思考,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实习作业,选取的内容都是与业余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所熟悉的素材,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新教材还设置了“数学探索”、“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等新的学习内容,并注意了将这些内容恰当地穿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二分法和算法是高中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类似的新内容还有许多,这一类内容新奇活泼,有趣易懂,体现了数学的有趣性和有用性。

第二、“活”而有据,“灵”而不乱

笔者在接触新教材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新教材“活”而有据,“灵”而不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本为序,纵横开拓

新教材适应时代的需要,立足于我国实际,强调基础与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特别是课后习题涉及的知识较多,综合程度很高,甚至有的题目就是最近几年的高考题。这些题目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并且这些题目与其这学科的联系非常密切,克服了课程结构主义倾向严重,简单、划一,拒学生于门外的弊病。

2、重视过程、立足转化

新教材在对知识的理论推导上有所减弱,但在知识的发现过程上却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让学生在直观了解的基础上,发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应用过程。注意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注意到了对所学知识的推广和转化。例如新教材在指数函数的引入时,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C14的衰变入手,首先引入概念,然后通过对两个学生所熟悉的函数y=2x和y=()x研究,掌握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这样的处理方式生动有趣,别开生面,让学生易于接受!

3、与时俱进,导向鲜明

新教材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内涵,顺应时代要求,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双基”。例如,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新教材增加了算法的内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和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新教材在处理某些内容时还提倡使用计算机或计算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同时新教材还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手段处理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克服了“双基异化”的倾向。

第三、渗透了数学文化、体现了人文精神

新教材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内容的编排中,新教材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去加以综合考虑,反映在课题和内容的设计,全面贯彻了新课改的总体目标。

1.问题的方式体现了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二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在新教材中有着较好的体现,无论是从问题的设置角度还是从问题的语言上,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2、知识建构体现了文化法则

在新教材中我们很少看见语法上的错误,这说明新教材在对知识的构建上很好地体现了文化法则。并且数学文化在课后的阅读材料上也有很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