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韦德渊

韦德渊

(广西柳城县中医医院广西柳城545299)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和DHS组,PFNA组54例,DHS组50例,其中PFNA组治疗方式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DHS组则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在随访期间,按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PFNA组优良率达92.2%,DHS组优良率达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手术方式更优,能显著减少患者创伤和术中出血,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关键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144-02

由于老年人群骨质相对疏松,跌倒后极易导致骨折,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龄患者越来越多。据资料显示,股骨间骨折占髋部骨折的60%以上,并且由于骨折及其长期卧床引起各种并发症导致高龄患者的1年内的死亡率达15%~20%之多[1]。目前广泛认为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老年患者的预后[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或动力髋螺钉(DHS)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对10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FNA或DHS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实际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闭合骨折,且骨折到手术时间小于10d者;存在轻度、中度骨质疏松,可进行内固定治疗者;术前髋关节功能正常且生活可自理者。排除标准:存在骨纤维瘤、骨巨细胞瘤等病理性骨折者;存在其他部位脱位或骨折者;存在精神障碍史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将患者分成DHS组和PFNA组,DHS组50例,PFNA组54例。所有患者按照Jensen-Evans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其中DHS组Ⅰ型9例,Ⅱ型14例,Ⅲ型18例,Ⅳ型8例,Ⅴ型1例;PFNA组Ⅰ型7例,Ⅱ型19例,Ⅲ型15例,Ⅳ型11例,Ⅴ型2例。DHS组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75±10)岁。PFNA组患者中,男20例,女34例;平均年龄(73±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DHS组手术过程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固定在手术床上,使股骨颈处于水平位置,外展内旋患侧下肢,先行骨折复位,待复位满意后,经髋关节外侧为手术入路,起点为大转子骨突出处,沿髋部向外侧远端依次切开,切口长约6~10cm,达股骨外侧大转子下2cm处放定位器,打入定位针,待透视位置良好后,沿导针旋入合适的鹅头钉,去除导针后安装套筒钢板,加压使得骨皮质与钢板贴紧,安装螺丝钉、尾帽。透视确定无误后冲洗并关闭切口。

1.2.2PFNA组手术过程在硬膜外麻醉后,患者仰卧牵引手术台上,患肢需与身体保持15度内收,健侧下肢外展,患侧臀略微垫高。复位成功后,在大转子顶部上3cm处沿着股骨纵轴逐层切口皮肤4~6cm。在透视下将导针与大转子顶点处插入至骨髓腔内,扩展近端骨髓腔,将PFNA主钉沿导针打入,调整好主钉位置,拔掉导针。再次在定位器下,将导针向股骨头颈内打入,待测试好导针位置后扩孔,将螺旋刀片沿导针打入股骨头内。在C臂机透视后,确定无误后冲洗并关闭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手术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3]参照Harri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标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小于70分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软件SPSS15.0对收集的数据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4例患者中,DHS组有1例为术后因肺部感染死亡。出院后有5例失访,失访率为4.8%,其中DHS组2例,PFNA组3例。其余9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15个月,平均(9.4±1.4)个月,其中1年内2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均为DHS组;3例为脑血管疾病死亡,DHS组2例,PFNA组1例。

2.1围手术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比较(x-±s)

组别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

PFNA组(n=54)46.8±14.6a5.8±1.4a90.2±17.3a

DHS组(n=50)162.6±30.49.4±1.848.3±10.5

注:a与DHS组比较,P<0.05

表2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

组别内固定失稳(例)髋内翻(例)肺部感染(例)总发生率(%)

PFNA组(n=54)1025.6a

DHS组(n=50)32418.0

注:a与DHS组比较,P<0.05

2.2手术并发症

PFNA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两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测定

在随访期间,按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PFNA组优31例,良16例,中4例,差0例,优良率达92.2%;DHS组优22例,良16例,中7例,差3例,优良率达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许可,可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及早给予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方案。常有的手术方式分为PFNA和DHS两种,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DHS已经开展这么多年,从技术层面已经相当成熟,并且闭合修复骨折损伤较小,但同样也存在着负重行走螺钉易松动和髋内翻等问题[4]。临床研究证实[5],DHS适用于Ⅰ型及Ⅱ型骨折患者,Ⅲ、Ⅳ型患者应避免过早负重,Ⅴ型患者不宜选用DHS。PFNA的适用范围较DHS广,Ⅰ~Ⅴ型骨折均适用,尤其对于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对手术和时间有较高要求的高龄患者、内侧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严重的粉碎性患者和转子型骨折患者尤为适用。

本次研究通过两组各种情况进行对比,发现PNHA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上均优于DHS组;PFNA组手术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DHS组;另外,PFN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也明显好于DHS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陈文学[6]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上,采用PFNA的手术方式要优于DHS,不仅在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方面有优势,而且能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振宇,黄福才,钟巍巍.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1):198-199.

[2]刘建斌,王栋,赵法章,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6):529-531.

[3]张沛.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体会[J].中国处方药,2015,13(3):110-111.

[4]苏宝霞,王志强,谢鹏.应用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6):527-528.

[5]仇正鹏.PFNA和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41-43.

[6]陈文学,齐越峰,郑移兵,等.动力髋螺钉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2014,9(12):1787-1789.